疏影

千门委玉。是个人富贵,才隔今宿。

冒栋摧檐,都未商量,呼童且伴庭竹。

千蹊万径行踪灭,渺不认、溪南溪北。

问白鸥,此际谁来,短艇钓鱼翁独。

偏爱山茶雪里,放红艳数朵,衣素裳绿。

兽炭金炉,羔酒金钟,正好笙歌华屋。

敲冰煮茗风流衬,念不到、有人洄曲。

但老农、欢笑相呼,麦被喜添全幅。

形式: 词牌: 疏影

翻译

无数豪宅如堆积的美玉,显现出个人的荣华富贵,只在一夜之间改变了
屋顶倒塌,檐角破碎,一切都没有商量余地,呼唤童子陪伴庭院中的竹子
小路消失在荒芜中,连溪水南北也辨识不清
询问白鸥,此刻又有谁来?只有独自垂钓的老翁驾着小舟
特别喜爱山茶在雪中绽放,几朵红花点缀素雅的衣裳和翠绿的环境
兽形炭炉、金色酒壶和金钟,正是笙歌宴饮的好时光在华丽的屋宇中
敲击冰块烹煮香茗,风雅的生活方式,却忘了还有人在曲折的小路上
只有老农们笑着互相招呼,麦田因丰收而喜悦,仿佛整幅画卷增添光彩

注释

委玉:形容豪宅众多,如堆积的美玉。
今宿:一夜之间。
冒栋摧檐:屋顶倒塌,檐角破损。
庭竹:庭院中的竹子。
行踪灭:踪迹消失。
短艇钓鱼翁:独自垂钓的老翁。
山茶雪里:山茶在雪中盛开。
兽炭金炉:装饰有动物形状的炭炉。
有人洄曲:有人在弯曲的小路上。
麦被:丰收的麦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富贵之人在深山别墅中的生活情景。开篇“千门委玉”表达了主人公的豪宅壮观,而“是个人富贵,才隔今宿”则透露出其迅速积累财富的状况。但这些奢华的生活并未与他人商讨,只是在庭院中与孩子们玩耍。

接下来的“千蹊万径行踪灭,渺不认、溪南溪北”显示了主人公在深山中的隐居生活,他对周遭环境已然不太在意。询问白鸥的那一句,则是表达了一种孤独感,只有短艇钓鱼时才感到些许慰藉。

“偏爱山茶雪里,放红艳数朵,衣素裳绿”描绘了主人公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他简单而不失雅致的生活态度。而“兽炭金炉,羔酒金钟,正好笙歌华屋”则展现了他豪华但又充满诗意的室内生活。

“敲冰煮茗风流衬,念不到、有人洄曲”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主人公在享受着清冽的茶香时,却不为世俗羁绊所牵挂。而最后,“但老农、欢笑相呼,麦被喜添全幅”则是对劳动人民生活的一种赞美,他们的简单快乐也是诗人所欣赏的。

整首诗通过对主人公奢华隐居生活的描写,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的向往。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疏影

嗤琼笑玉。向画堂可肯,风露边宿。

耐冻禁寒,便瘦宜枯,前生莫是孤竹。

从来不上春工谱,梦不到、沈香亭北。

算只消、澹影疏香,伴个幽栖人独。

莫待痴蜂騃蝶,倩青女捺住,多少红绿。

落雁寒芦,翠鸟冰枝,近傍三间茅屋。

□□□□□□□,□□□、□□□□。

想这般,夷旷襟怀,渺视乾员坤幅。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

佳人步玉。待月来弄影,天挂参宿。

冷透屏帏,清入肌肤,风敲又听檐竹。

前村不管深雪闭,犹自绕、枝南枝北。

算平生、此段幽奇,占压百花曾独。

闲想罗浮旧恨,有人正醉里,姝翠蛾绿。

梦断魂惊,几许清凉,却是千林梅屋。

鸡声野渡溪桥滑,又角引、戍楼悲曲。

怎得知、清足亭边,自在杖藜巾幅。

形式: 词牌: 疏影

疏影

寒梢砌玉。把胆瓶顿了,相伴孤宿。

寂寞幽窗,筛影横斜,宜松更自宜竹。

残更蝶梦知何处,□只在、昭亭山北。

问平生、雪压霜欺,得似老枝擎独。

何事胭脂点染,认桃与辨杏,枝叶青绿。

莫是冰姿,改换红妆,要近金门朱屋。

繁华艳丽如飞电,但宛转、断歌零曲。

且不如、藏白收香,旋学世间边幅。

形式: 词牌: 疏影

隔浦莲/隔浦莲近拍(其一)和叶编修士则韵

兰桡环城数叠。雾雨侵帘箔。

翠竹交苍树,幽鸟声声如答。苇岸游绿鸭。暮山合。

天际浓云罨。水周匝。提携一醉,浊贤清圣欢洽。

瀛洲美景,尽道东南都压。今日愁颜回笑颊。飞屧。

且将萱草归插。

形式: 词牌: 隔浦莲近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