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既望独游韬光得诗二十二韵

孟夏风物美,命俦访净域。

咫尺邻韬光,微雨泥游屐。

荏苒至仲冬,梦绕北山北。

幸兹气候暖地鲜,冰雪积乘兴续前。

游踽踽,行踪僻。落叶踏有声,衰草践无迹。

舆夫各贾勇,上上径益仄。

猱升达峰腰,螺旋入林隙。

遂登最高头,灵境金仙辟。

山门毁劫火,佛像委路侧。

庄严易变迁,流峙何终极。

凭虚恣胜赏,萧然尘虑涤。

近眺西子湖,波光漾空碧。

远瞰钱塘江,潮痕净如帛。

空山作睡态,老木含霜色。

藤枯缀果红,竹密翳云黑。

驯禽暗窥人,癯僧出伺客。

汲泉烹苦茗,独酌意良得。

但知天地宽,不觉身世窄。

掀髯动清兴,拈毫思疥壁。

胜地富诗材,奇景绌笔力。

下山近黄昏,鹤唳诸天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孟夏时节造访韬光寺的经历,以及冬季重游时的感受。初夏时节,风景优美,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微雨中漫步,享受宁静。时光荏苒,转至仲冬,诗人对北山仍怀深情。气候温暖,冰雪未消,诗人兴致勃勃地继续游览,行踪偏僻,踏落叶有声,过衰草无痕。

沿途景色变化多端,从山门被战火摧毁,到佛像散落路边,显示出世间万物的沧桑变迁。诗人登顶后,置身于仙境般的灵境,感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交融。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洗净尘俗之念,欣赏着西湖的波光和钱塘江的潮水,感受空山静谧,老木含霜,藤果红竹相映成趣。

山中的生灵也与诗人互动,鸟儿暗中观察,僧人热情待客。诗人独自品茗,深感天地宽广,忘却身世之忧。面对美景,诗人诗兴大发,虽觉胜景超凡,但自愧才情不足以尽述。最后,夕阳西下,鹤鸣寂静,诗人下山,结束了一天的独游。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29)

薛时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清代咸丰三年(1853)进士,授嘉兴知县。太平军起,参李鸿章军幕,以招抚流亡振兴文教为任。官至杭州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为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亲家。晚清著名词家之一,作品有《藤香馆诗删》、《词删》等

  • 字:慰农
  • 籍贯:安徽全椒
  • 生卒年:1818-1885

相关古诗词

中秋夕循清凉山步月

薄醉御凉飔,缓步入山麓。

月出山蔽之,疏影动林木。

须臾升中天,一色净如沐。

清气通乾坤,好景豁心目。

世人喜美满,香花荐芬馥。

儿女喜团圞,醴酒陈醲郁。

嫦娥意自闲,广寒终古独。

始作作仙人,所得惟清福。

虫吟夜转静,草丰径弥曲。

下山息吾庐,幽兴自然足。

回头望翠微,似有孤云宿。

形式: 古风

新晴散步

雨中度残秋,阴霾倏弥月。

新晴偶散步,芳草久衰歇。

途遇郭外农,羸瘦见筋骨。

家垦五亩田,无牛自开掘。

晚禾将上口,淫霖悉漂没。

又愆树麦期,春花难望发。

租赋县官催,羞徭里正讦。

终岁无一饱,反受不毛罚。

防秋大徵兵,不如去为卒。

我心本清闲,闻之呼咄咄。

旧为牧民吏,有触辄臲卼。

不忧边氛狂,但恐民力竭。

今无采风使,诗成搔白发。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孟夏五日独游醉翁亭得诗四律留赠慧参和尚(其一)

环滁山色锁重重,破晓遥闻古寺钟。

新笋怒穿城脚出,野花香扑马头浓。

悬崖飞瀑僧承笕,幽谷留春鹿养茸。

行到亭西怀太守,扪碑亲扫绿苔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孟夏五日独游醉翁亭得诗四律留赠慧参和尚(其二)

一代文章道德高,源开苏海接韩潮。

大名岂藉亭为重,遗爱应如社不祧。

薄采蘋繁供野祭,补栽松竹护疏寮。

我来合许陪舆从,六一泉邻薛老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