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借书作呈圆机

似隐还如吏,山亭何所宜。

遥心回雁阵,倦意结蕉旗。

使檄征钱急,乡书问卜迟。

近郊有高士,慎莫道三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看似隐居又像官吏,山中小亭适合谁居住。
远方的心随着雁阵回转,疲倦的情绪如同芭蕉叶纠结。
催促缴纳赋税的文书紧急,家信询问吉凶却迟迟未到。
近郊有位高洁之士,切记不要提及他的‘三痴’之事。

注释

似:好像。
隐:隐居。
吏:官吏。
山亭:山中小亭。
何所宜:适合什么人。
遥心:远方的心思。
雁阵:大雁排列成的队形。
倦意:疲倦的心情。
结蕉旗:比喻心情纠结如芭蕉叶。
使檄:官府的文书。
征钱急:催缴钱财紧急。
乡书:家信。
问卜:询问吉凶。
高士:品德高尚的人。
三痴:这里可能指代某种特殊的称谓或行为,需要更多上下文才能确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虑的山居图景。诗人以"似隐还如吏"起笔,暗示自己虽然身在山亭,心境却如同官吏般忙碌或有所牵绊。接下来的"遥心回雁阵",通过雁阵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内心的飘忽不定。"倦意结蕉旗"则以蕉叶比喻疲倦的心情,形象生动。

诗中提到"使檄征钱急",揭示了现实生活的压力,催促着诗人去应对金钱问题,而"乡书问卜迟"则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挂念,但又因为事务繁多而迟迟未能寄出问候。最后,诗人提醒读者,附近有一位高雅的隐士,暗示自己也渴望过上清静的生活,希望别人不要提及自己的忙碌和烦恼,以免打破这份宁静。

整首诗以个人生活琐事为背景,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压力的微妙平衡,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隐逸情怀。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在边

在边有底适予怀,舒惨无时亦异哉。

醉到月前如失去,愁从骚里却招来。

素心偶向三花尽,孤愤难教贰负催。

好觅羌村残夜烛,待将何语与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岁暮

客舍光阴白发催,高援北斗梦徘徊。

多愁须用枕双叠,无问何须酒一杯。

风去六朝迷远树,云来一日忍新梅。

即今盗贼须擒馘,牧守不逃言壮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岁暮思刘壮舆近在京师因壮舆言温公劝刘丈合魏宋等志有意合正史之志而离析李延寿之纪传顾老罢不能聊见于篇末

迢迢使我旅怀悲,促促思君岁暮时。

江上梅花今在落,鄜州月魄屡圆亏。

著书有底心过苦,行路无端山更危。

谁解合离南北史,吾曹白发恐难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岁暮闻武泰节使将归金陵

岁暮江头凫雁身,悠悠心事竟谁亲。

久能收拾内朝仆,始作生疏外道人。

欲问江吴借风色,恐于河伯废精神。

王孙旌节归来好,莫使王孙恨更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