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茅山何道士

终身持玉舄,丹诀未应传。

况是曾同宿,相违便隔年。

问颜知更少,听话想踰玄。

古箓文垂露,新金汞绝烟。

蜂供和饵蜜,人寄买溪钱。

紫燕长巢硐,青龟忽上莲。

箧藏徵隐诏,囊佩摄生篇。

圃暖芝台秀,岩春乳管圆。

池栖子孙鹤,堂宿弟兄仙。

幸阅灵书次,心期赐一编。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一生执着玉石鞋,秘法并未轻易传授。
更何况曾共枕眠,如今分别已隔一年。
询问容颜是否衰老,听闻消息超越玄妙。
古老的符录沾露珠,新炼的金汞无烟火。
蜜蜂献蜜调和药饵,人们寄钱购买溪边药材。
紫燕长久居住洞穴,青龟忽然跃上莲花。
箱中藏着神秘诏令,口袋里揣着养生篇章。
园中温暖芝草丛生,山岩春日乳头饱满。
池塘栖息鹤儿繁多,厅堂留宿仙人兄弟。
有幸阅读神奇书籍,内心期盼赐予一卷秘籍。

注释

玉舄:玉石制成的鞋子,象征高洁或修行。
丹诀:道教修炼秘诀。
曾同宿:曾经共同生活或修行。
相违:分离,违背。
问颜:询问对方容貌以判断年龄。
踰玄:超过玄妙,指非常深奥的事物。
古箓:古代的符咒或秘籍。
新金汞:炼丹术语,可能指炼制的药物。
蜂供:蜜蜂采集的蜂蜜。
溪钱:溪边交易的钱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名为《寄茅山何道士》。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道家生活和修养的一种向往与赞美之情的诗篇。

在这首诗中,“终身持玉舄,丹诀未应传”两句,通过“玉舄”(古代用玉制成的剑或佩饰)和“丹诀”(道教的秘密咒语)的描写,表达了对道家修行者那份清净、高洁生活状态的欣赏。诗人借此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

“况是曾同宿,相违便隔年”则是表达了与这位道士之间的情谊和离别之感。即使曾经有过共同的居处,但现实中的人生变迁,让他们很快就分隔开来,即便想起往事,也只能感慨时光飞逝。

“问颜知更少,听话想踰玄”两句则是表达了对道士之所以能够长寿不老、保持年轻容颜的奥秘的好奇与追求。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传递了一种对于自然规律、生命延续和精神修养的探索。

接下来的几句“古箓文垂露,新金汞绝烟。蜂供和饵蜜,人寄买溪钱”则是对道士生活的一种描绘,通过“古箓文”、“新金”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之美的赞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之间关系的思考。

随后,“紫燕长巢硐,青龟忽上莲。箧藏徵隐诏,囊佩摄生篇”等句子,是对道士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场景和象征性的描写,如“紫燕”、“青龟”都是道教中常见的灵异之物,用以表达诗人对于道家修行中的神秘与超然之境的向往。

最后,“圃暖芝台秀,岩春乳管圆。池栖子孙鹤,堂宿弟兄仙。幸阅灵书次,心期赐一编”则是对自然景观和道家生活的一种美好描绘,以及诗人对于获得道家知识、修行秘籍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与道家生活之神秘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赞赏。

收录诗词(607)

陆龟蒙(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 字:鲁望
  • 籍贯:江湖散
  • 生卒年:?~公元881年

相关古诗词

谨和谏议罢郡叙怀六韵

已报东吴政,初捐左契归。

天应酬苦节,人不犯寒威。

江上思重借,朝端望载饥。

紫泥封夜诏,金殿赐春衣。

对酒情何远,裁诗思极微。

待升镕造日,江海问渔扉。

形式: 排律

丁隐君歌

华阳道士南游归,手中半卷青萝衣。

自言逋客持赠我,乃是钱塘丁翰之。

连江大抵多奇岫,独话君家最奇秀。

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

草堂暗引龙泓溜,老树根株若蹲兽。

霜浓果熟未容收,往往儿童杂猿狖。

去岁猖狂有黄寇,官军解散无人斗。

满城奔迸翰之闲,只把枯松塞圭窦。

前度相逢正卖文,一钱不直虚云云。

今来利作采樵客,可以抛身麋鹿群。

丁隐君,丁隐君,叩头且莫变名氏,即日更寻丁隐君。

形式: 古风

上云乐

青丝作笮桂为船,白兔捣药虾蟆丸。

便浮天汉泊星渚,回首笑君承露盘。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子夜四时歌.冬

南云走冷圭,北籁号空木。

年年任霜霰,不减筼筜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