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庾岭三亭诗.通越亭

行尽章江庾水滨,南踰梅馆陟嶙峋。

城中绍祚千年圣,海外占风九译人。

峤岭古来称绝徼,梯山从此识通津。

舆琛辇赆无虚岁,徒说周朝白雉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行至章江边的庾水之滨,向南越过梅花盛开的馆舍,攀登险峻的山岭。
城中的皇位传承千年,圣明的君主在此,海外的使者通过多种语言交流。
自古以来,这里的峤岭就以边陲著称,从此山路开通,交通便利。
每年都有满载珍宝的车驾到来,不必再提周朝时白雉驯化的传说。

注释

章江:地名,古代河流名。
庾水:古代河流名。
梅馆:可能指有梅花的馆舍,代指优美之地。
绍祚:继承帝位。
九译人:指来自不同语言文化的使者。
绝徼:极偏远的边界。
梯山:形容艰难的山路。
通津:交通要道。
舆琛:车载的珍宝。
辇赆:皇帝或贵族赏赐的礼物。
白雉驯:传说中的祥瑞,暗示和平时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庾岭三亭时的所见所感。"行尽章江庾水滨,南踅梅馆陟嶙峋"一句中,“章江”指的是江西省的赣江,而“庾水”则是赣江的一段。诗人在描述自己行走至庾岭旁的江边,以及南行至梅花馆的崎岖山巅。这里运用了对仗手法,使得景物描写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城中绍祚千年圣,海外占风九译人"一句,则是诗人在赞美庾岭所处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地理优势。这里的“城中”可能指的是庾岭附近的城市,而“绍祚千年圣”则表达了这一地区自古以来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地位。“海外占风九译人”则强调了庾岭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在国外也广受赞誉,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地点。

"峤岭古来称绝徼,梯山从此识通津"一句中,“峤岭”即庾岭,而“古来称绝徼”则是说庾岭自古以来就以险峻著称。诗人通过“梯山”这一形象,描绘了自己攀登的艰难,同时也表达了通过攀登之后,对于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舆琛辇赆无虚岁,徒说周朝白雉驯"一句,则是诗人在抒写自己对历史的感悟。这里“舆琛辇赆”形容的是皇家车驾之盛况,而“无虚岁”则表达了每个时代都有其真实的存在和意义。最后,“徒说周朝白雉驯”一句,则是诗人提及古代的周朝及其文化象征——白雉,来比喻自己只是在空谈历史,而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

整首诗通过对庾岭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到的见解,是一首集山水之美、历史之深于一体的佳作。

收录诗词(143)

余靖(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希古。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 字:安道
  • 籍贯:韶州曲江
  • 生卒年:1000—1064

相关古诗词

赣石

万堆顽碧耸峣嶕,壅遏江流气势骄。

铁马阵横秋战苦,水犀军乱夜声嚣。

吕梁谩记庄篇险,滟滪休誇蜀道遥。

怒激波声犹可避,中伤荣路不相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享庙诗

祼献遵彝典,时思展圣谟。

猗那百世祀,孝爱万邦孚。

礼盛郊丘配,感因霜露濡。

承祧光德劭,进册报仁劬。

想见先猷远,恢弘介福俱。

明灵钦至治,纯嘏被欢呼。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和伯恭自造新茶

郡庭无事即仙家,野圃栽成紫笋茶。

疏雨半晴回暖气,轻雷初过得新芽。

烘褫精谨松斋静,采撷萦迂涧路斜。

江水对煎萍彷佛,越瓯新试雪交加。

一枪试焙春尤早,三盏搜肠句更加。

多谢彩笺贻雅贶,想资诗笔思无涯。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送栾驾部

赋政古循良,恩威著一方。

疲民恋冬日,黠吏畏秋霜。

直道经摧折,公心愈激昂。

米盐躬细务,绳墨谨周防。

度岭囊装简,攀辕父老忙。

采诗如有诏,持此续甘棠。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