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其一)

远山愁黛碧,横波慢脸明,腻香红玉茜罗轻。

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

鬓动行云影,裙遮点屐声,娇羞爱问曲中名。

杨柳杏花时节,几多情。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翻译

远处青山如同忧郁的翠眉,缓缓波动的水面映衬着明媚的脸庞,芳香袭人,红润如玉的手腕上轻绕着茜红色的罗衣。
夜晚深院的堂屋里寂静无声,她开始调试银色的古筝。
随着她的动作,发鬓轻摇如同行云掠过影子,长裙遮掩了轻点木屐的声响,她娇羞地询问曲子的名字。
正值杨柳依依、杏花盛开的季节,心中涌动着无限柔情。

注释

远山:指远处的青山。
愁黛:形容山色如同女子愁眉不展的样子。
碧:青绿色,这里形容山的颜色。
横波:波动的水面,比喻眼神闪烁。
慢脸:美丽的脸庞。
明:明亮,这里指容颜光彩照人。
腻香:浓郁的香气。
红玉:形容肤色红润如玉。
茜罗:茜红色的罗衣,一种轻软的丝织品。
轻:轻盈地缠绕或穿着。
深院:幽深的庭院。
晚堂:傍晚时分的厅堂。
人静:人们都已安静下来,指环境寂静。
理:调理,这里指调音。
银筝:银色的古筝,一种弦乐器。
鬓动:鬓发微动。
行云影:形容发鬓轻动如同行云投下的影子。
裙遮:裙子遮挡。
点屐声:穿着木屐轻点地面的声音。
娇羞:娇媚害羞的样子。
爱问:喜欢询问。
杨柳杏花时节:春天,杨柳依依、杏花盛开的时候。
几多情:多少深情,表达了丰富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毛熙震的《南歌子·其一》,是一首抒情之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与孤独。

"远山愁黛碧"一句,以远山为背景,借“黛碧”二字形容山色,既有深远之意,也隐含着诗人的忧郁心情。紧接着,“横波慢脸明”则描绘了水波的平缓与日光的透射,显得分外清明,但这种清明似乎也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

"腻香红玉茜罗轻"一句,通过对花香和衣物质地的细致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同时“轻”字又传达了一种不经意间的触动与感伤。

诗歌的下片“深院晚堂人静,理银筝”则转入室内,通过深邃静谧的院落和晚上清净的厅堂,以及对琴弦的调弄,营造出一种幽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寂寞之情。

"鬓动行云影,裙遮点屐声"一句中,“鬓动”、“行云影”与“裙遮”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飘逸的境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某种波动和不安。

最后,“娇羞爱问曲中名”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追问,这里的“曲中名”可能指的是某一首歌中的名字,或是某个人的名字,具体含义需要结合整体情境来解读。

"杨柳杏花时节,几多情"作为全诗的收尾,不仅点出了时节的特定(春天),也总结了诗人对这一切自然美景和个人情感的浓烈体验。这里的“几多情”三字,是对前文所有描写的提炼,也是诗人情感世界的一种概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29)

毛熙震(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四七年前后在世]字不详。生卒年均不详,约后晋高祖天福中前后在世。曾为后蜀秘书监。熙震善为词,今存二十九首,(见《唐五代词》)辞多华丽

  • 籍贯: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其二)

惹恨还添恨,牵肠即断肠,凝情不语一枝芳。

独映画帘闲立,绣衣香。

暗想为云女,应怜傅粉郎,晚来轻步出闺房。

髻慢钗横无力,纵猖狂。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浣溪沙(其一)

春暮黄莺下砌前,水精帘影露珠悬,绮霞低映晚晴天。

弱柳万条垂翠带,残红满地碎香钿,蕙风飘荡散轻烟。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二)

花榭香红烟景迷,满庭芳草绿萋萎,金铺闲掩绣帘低。

紫燕一双娇语碎,翠屏十二晚峰齐,梦魂消散醉空闺。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三)

晚起红房醉欲消,绿鬟云散袅金翘,雪香花语不胜娇。

好是向人柔弱处,玉纤时急绣裙腰,春心牵惹转无憀。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