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廧外梨花数株

素仙玉立,化此花倾国,还似无花。

万红自静,倚天澹绝朝霞。

唤起绿云如水,伴小楼诗梦生涯。

浑不辨江南去路,缟月银沙。

初过洗妆微雨,比浴罢莹肌,未隔单纱。

纷廧白处,笼寒知在谁家。

浑是一庭松雪,替春人飞尽年华。

东阑远,东风又还远些。

形式: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露华·廧外梨花数株》,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易顺鼎所作。诗人以梨花为载体,描绘了一幅素雅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素仙玉立"四字,形容梨花洁白如仙,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与"花倾国"相映成趣,暗示其美艳动人。"万红自静,倚天澹绝朝霞",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梨花的纯洁和淡雅,宛如朝霞之外的一抹清冷。

"唤起绿云如水,伴小楼诗梦生涯",将梨花比喻为绿色的云彩,轻盈如水,与小楼中的诗梦相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生活氛围。诗人感叹,连江南的去路都难以分辨,只有皎洁的月光和银色的沙滩陪伴着梨花。

"初过洗妆微雨",描绘了梨花在细雨中洗净尘埃的场景,如同刚卸妆的美人,肌肤晶莹剔透。"纷廧白处,笼寒知在谁家",进一步强调了梨花的洁白和清冷,不知它们隐藏在何处,给人以神秘感。

最后,诗人感慨梨花的凋零,"浑是一庭松雪,替春人飞尽年华",将梨花比作庭院中的松雪,象征着春天的流逝。"东阑远,东风又还远些",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匆匆的无奈,东风虽带来春意,但距离自己却似乎更遥远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梨花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时光流转的深沉感慨。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月下笛(其一)紫帆以此调题余词卷,仍用玉田原韵答之

昏黑关河,软红人海,十年呼友。琴心剑首。

和他恩怨都瘦。

吴霜燕月层层梦,也照过青衫泪否。

怎盟鸥万里,蜑篷烧烛,雪华如手。茗后。同怀旧。

感建业春芜,灵和秋柳。清愁漫有。玉箫吹得成叟。

仙天睡了禅天坐,悄不信蛮天住久。

算难遇是知音,且向花前酹酒。

形式:

月下笛(其二)原韵题紫帆词

兰畹金荃,霏香秀笔,几人吾友。空华转首。

飞来瑶想都瘦。

红云懒向仙龛住,尚记得三生事否。

想醉魂曾到,骊宫雪舞,寸珠归手。定后。情禅旧。

写南渡乌丝,压他苏柳。侬家也有。洞庭添个渔叟。

海天万古生明月,怎一件青琴葬久。

只休学郁轮袍,甘向长安侑酒。

形式:

天香.白桂花

爪雪银痕,肤云玉气,鍊颜饮罢铅液。

旧隐琼楼,圆因金粟,小谪仍皈净业。

亭台水浸,秋到了人间无迹。

不辨香来何处,飞仙广寒宫阙。几度娥池潮汐。

照三生影还明白,断羽霓裳,天上飘零曾识。

下界尘红自远,算万劫修成最空色。

凉透单衫,满身是月。

形式:

庆清朝慢.梨花

帐浅飞云,壶深买雨,小楼全在花中。

寻常缟夜,透帘别样玲珑。

院落常如有月,把香魂浸得溶溶。

诗梦醒,却还似梦,坐远惺忪。

谁识天然雅素,向瑶台独立,一笑春空。

澹雯化绿,清气暗接仙蓬。

撩乱玉人心眼,最愁他燕子无踪。

三生事,只将明白,交付东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