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

好天凉夕病衰馀,散步中庭瘦策扶。

禅客相逢宿山寺,玉轮同看上云衢。

十分归思悬江国,一半秋光入鬓须。

草露湿衣香雾重,更将毛骨洗冰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中秋之夜在庭院中散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

首句“好天凉夕病衰馀”,点明了天气的宜人和诗人身体状况的恢复,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接着,“散步中庭瘦策扶”描绘了诗人拄着拐杖在庭院中漫步的画面,既体现了身体的虚弱,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坚韧态度。

“禅客相逢宿山寺,玉轮同看上云衢”两句,诗人与僧侣相遇,共同仰望满月,象征着心灵的契合与超脱世俗的追求。满月如玉轮,映照在云层之上,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高洁与纯净。

“十分归思悬江国,一半秋光入鬓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秋天景色的感慨。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而富有层次。

“草露湿衣香雾重,更将毛骨洗冰壶”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述草叶上的露珠沾湿衣物、空气中弥漫的香气以及内心如同被清泉洗涤一般,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露珠、香气、冰壶等意象,不仅美化了环境,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净化,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至上高谒李先甲会渊才德修

先甲志大性重迟,是中可筑平生基。

心期功名定不赦,未识所与游从谁。

渊才人间汗血骥,德修天上麒麟儿。

知君怀中有卿相,探手但未忙取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睿廓然送僧还东吴

征夫应为指柴扉,湖水当门可濯衣。

飞鸟已知今日倦,旧邻那悟昔人非。

山情已作燖鸡净,世味真如嚼蜡微。

遥想夜航无管束,棹歌应载月明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莹上人游衡岳

紫盖峰头楼阁生,朱灵洞口水云晴。

盘空路作惊蛇去,落日人如冻蚁行。

重郭老师今健否,藏年珍木但闻名。

定应自扫岩边石,时发披云啸月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草堂上人

首夏年芳尚可寻,兴来芒履恣登临。

回头故国烟波阔,分袂幽人岁月深。

落日杜鹃山馆静,薰风芳草柳塘阴。

知君宴坐忘机地,谩寄新诗话此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