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清明日偶成》第四首,通过对比不同的墓葬形式和祭拜对象,表达了对生命与死亡、自然与人为之间深刻思考。
首句“叶县天贻白玉棺”,描绘了叶县的一座墓葬,使用“白玉棺”这一形象,不仅展现了墓葬的奢华与尊贵,也暗示了逝者的高尚与纯洁。接着,“滕公石椁在长安”一句,将视角转向了另一处墓地,长安的滕公墓,以“石椁”强调了墓葬的坚固与永恒,同时也暗含了历史的厚重与人物的不朽。
“争如谌母祠前树,不受人间泪眼弹。”这句诗则转向了对生命的赞美与对自然的崇敬。谌母祠前的树木,不受人间泪水的侵扰,象征着自然界的坚韧与生命力的顽强,与前两句的人为墓葬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与生命的永恒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墓葬形式与祭拜对象,表达了对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赞美。诗中蕴含的哲理,让人在缅怀先人之余,更深入地反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