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西北消烽火,边关罢檄书。

寒声惟鸟雀,野色但村墟。

石秃烧山后,崖明带雪初。

谁为筹国者,云物渺愁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野望》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忧虑和思考。

首联“西北消烽火,边关罢檄书”,开篇即以“烽火”与“檄书”为意象,象征战争的结束与和平的到来。西北地区烽烟不再,边关的战报也已停止,暗示了国家边境的安宁。这样的描绘,既是对当时社会稳定的肯定,也是对诗人内心平静的映射。

颔联“寒声惟鸟雀,野色但村墟”,进一步展开画面。在宁静的野外,只有鸟雀的叫声打破了寂静,而远处的景色则是一片村庄,显得格外宁静祥和。这两句通过声音与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同时也暗含着对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安定的赞美。

颈联“石秃烧山后,崖明带雪初”,转而描述自然景观的变化。经过战火的洗礼,山石裸露,一片荒凉;而新雪覆盖的山崖,则呈现出一片洁白,仿佛新生。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更迭,也隐喻了社会变革后的新生与希望。

尾联“谁为筹国者,云物渺愁予”,则是全诗情感的升华。面对国家的现状,诗人不禁发问:谁是真正的国家治理者?眼前的云雾缭绕,似乎象征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引发了诗人深深的忧虑。这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理想治国者的呼唤,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忧虑。

综上所述,《野望》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期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1219)

谢榛(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 字:茂秦
  • 号:四溟山人
  • 籍贯:脱屣山
  • 生卒年:1495~1575

相关古诗词

闻岢岚被兵

三冬几烽火,诸将亦豪雄。

月冷胡笳断,云低汉垒空。

勋名身后别,边议眼前同。

枯木惟啼鸟,凄其向晚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客居即事

客居何懒慢,过午尚科头。

老得医书喜,閒增诗债愁。

春寒风偃树,天晚雪明楼。

莫谓常漂泊,西来是壮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游水竹园孔丈同赋

移得南山竹,冰霜见苦根。

春流触自响,清影羃何繁。

色蘸杯中绿,凉沾雨后痕。

邹枚此同赋,胜事即梁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次宋伯镇游王文父西园韵

郭西车马路,尘外薜萝园。

楼迥晴云合,庭閒秋草繁。

素心犹白鸟,幽事且芳樽。

地胜人多赋,青山谁并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