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卢虔端公守复州

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

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

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

肃肃太守章,明明华毂熊。

商山无平路,楚水有惊潨。

日月千里外,光阴难载同。

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师旷聆听众多树木的声音,自然能辨识出那孤独的梧桐。
正当的音乐遇到知音,希望从深藏的朴实中流露出来。
知音不受世俗旋律限制,独自保持着古朴的风格。
忽然戴上表示清高或正直的帽子,追赶着南飞的大雁。
太守的仪仗威严庄重,华丽的车轮上装饰着熊纹。
商山的道路崎岖不平,楚地的江水波涛汹涌。
日月相隔千里,时光难以一同承载。
新的忧虑不断积累,美好的相聚何时才能实现。

注释

师旷:古代乐师。
孤桐:比喻高洁的人才。
正声:纯正的音乐。
知音:理解并欣赏的人。
韵俗:迎合世俗。
独立:特立独行。
触邪冠:象征清高或正直的帽子。
南飞鸿:寓意远行或追求理想。
肃肃:严肃庄重。
华毂熊:华丽的车轮装饰。
商山:隐士出没之地。
惊潨:湍急的水流。
日月:时间的象征。
光阴:时光。
新愁:新的忧虑。
良会:美好的聚会。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名为《送卢虔端公守复州》。诗中充满了对友情深厚的赞美和不舍之情。

"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这四句描绘了一位懂得音乐之人,在众多的声音中能够辨别出真正的高雅之音,这种能力如同古代圣人师旷听木知音,寓意诗人对卢虔端公的才华和品格的认可。

"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 接下来的两句强调了这种音乐品味与众不同,它超越了常人的理解,是一股独特的古朴风格。而“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鸍”则是说诗人希望卢虔端公能够摆脱世俗的羁绊,如同高飞的鸿鹄一般,追寻自己的理想。

"肃肃太守章,明明华毂熊。商山无平路,楚水有惊潨。" 这四句描写了卢虔端公即将到达的复州,环境险峻,但也因此显得更加雄伟壮丽。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卢虔端公面临的挑战和他的英勇。

"日月千里外,光阴难载同。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卢虔端公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虽然相隔千里,但心中所积累的新愁和对未来的好奇,却难以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自然景观和友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卢虔端公才能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送玄亮师

兰泉涤我襟,杉月栖我心。

茗啜绿净花,经诵清柔音。

何处笑为别,淡情愁不侵。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别崔寅亮下第

天地唯一气,用之自偏颇。

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

君子识不浅,桂枝忧更多。

岁晏期攀折,时归且婆娑。

素质如削玉,清词若倾河。

虬龙未化时,鱼鳖同一波。

去矣当自适,故乡饶薜萝。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送李尊师玄

口诵碧简文,身是青霞君。

头冠两片月,肩披一条云。

松骨轻自飞,鹤心高不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送李翱习之

习之势翩翩,东南去遥遥。

赠君双履足,一为上皋桥。

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

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

千巷分渌波,四门生早潮。

湖榜轻袅袅,酒旗高寥寥。

小时屐齿痕,有处应未销。

旧忆如雾星,恍见于梦消。

言之烧人心,事去不可招。

独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谣。

壮年俱悠悠,逮兹各焦焦。

执手复执手,唯道无枯凋。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