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阳云楼檐柳诗

杨柳非花树,依楼自觉春。

枝边通粉色,叶里映红巾。

带日交帘影,因吹扫席尘。

拂檐应有意,偏宜桃李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阳云楼檐下的柳树之景,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情感相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首句“杨柳非花树”,诗人以“杨柳”开篇,却言其非花,既点明了柳树的形态特征,又暗示了其不同于花卉的独特魅力。接着,“依楼自觉春”一句,赋予柳树以生命,使其仿佛能感知季节更替,自知春天的到来,生动地展现了柳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枝边通粉色,叶里映红巾”两句,运用色彩对比,描绘了柳树在春日里的美丽景象。粉色的花朵与绿色的叶子相互映衬,如同女子佩戴的红巾,增添了画面的生机与美感。

“带日交帘影,因吹扫席尘”则进一步展现了柳树在阳光和微风中的动态美。阳光透过柳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帘幕轻动;微风吹过,不仅扫去了地面的尘埃,也带来了清新的气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最后,“拂檐应有意,偏宜桃李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柳树似乎有意拂过屋檐,为人们带来凉爽与舒适,特别适合那些喜爱桃李之美的文人雅士。这里不仅赞美了柳树的实用价值,更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柳树在春日里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收录诗词(121)

萧绎(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七符。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 字:世诚
  • 籍贯:南兰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508—554

相关古诗词

五言诗

寒浞犹稽命,新都久未平。

留滞淹三楚,巑岏保一城。

终当抚期运,伐罪吊苍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晚景游后园诗

高轩聊骋望,焕景入川梁。

波横山渡影,雨罢叶生光。

日移花色异,风散水纹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后园诗

暮春多淑气,斜景落高舂。

日照池光浅,云归山望浓。

入林迷曲径,渡渚隔危峰。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古意诗

妾在成都县,愿作高唐云。

樽中石榴酒,机上葡萄纹。

停梭还敛色,何时劝使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