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间咫尺大瀛海,方丈蓬莱信杳然。
若木三更先吐日,弱流万里不通船。
未同徐福来求药,好访安期且问仙。
闻说吕公高隐处,蛟龙常护石床眠。
这首元代诗人卞思义的《大瀛海道院为吕啬斋作》描绘了大瀛海的辽阔与神秘,以及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开篇“人间咫尺大瀛海,方丈蓬莱信杳然”以夸张的手法,将人间与仙境的距离拉近,暗示了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接着“若木三更先吐日,弱流万里不通船”通过奇特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遥远与不可触及,同时也暗喻了寻求真理或理想道路的艰难。
“未同徐福来求药,好访安期且问仙”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虽未能像徐福那样寻得长生不老之药,但仍有心探访仙人,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指引。最后“闻说吕公高隐处,蛟龙常护石床眠”则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吕公的隐居之所,这里被蛟龙守护,象征着仙人生活的神秘与安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理想抱负的感慨。
不详
(生卒年不详,约1338年前后在世),楚州(今江苏淮安。早年有诗名。浙西宪府以其才贤,辟为属掾。虽居官,犹不废吟咏。任满转达德录判,又辟为庸田制司掾史。能苦吟,对客谈诗,终日不绝。作诗四章《叠嶂楼》、《响山》、《昭亭》、《书堂》,一时唱和者甚众。尝作铁笛诗寄杨维桢,颇为所赏。诗多失传,《元诗选·三集》录二十三首,题《宜之集》
元气氤氲天四垂,我来高处足栖迟。
笑看乌鹊空三匝,肯与鹪鹩共一枝。
露湿衣裳星斗近,暖生毛骨梦魂知。
有时借得天风便,唤取仙人白鹤骑。
使君閒暇宴高台,佩玉珊珊得重陪。
无数好山成叠嶂,一湾流水似天台。
烟中佛寺藏楼阁,火后人家半草莱。
不用登临增感慨,春风梁燕又归来。
西津渡口望瓜洲,候吏欢迎使客舟。
天堑已无南北限,江流不尽古今愁。
云连巨舰来湖口,风送残潮过石头。
驿舍题诗满东壁,重来还忆去年秋。
天下黄河势欲奔,江南游子黯销魂。
阴风怒作波涛险,秋雨忽来天地昏。
下榻可堪尘满席,开怀赖有酒盈尊。
晓晴又上征鞍去,城下新添涨潦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