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滋赋諴文侯李盛,终求一袭锦衣难。
如何两度还州里,兼借乡人更剩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黄滔的作品,通过对李盛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象。开篇“滋赋諴文侯李盛,终求一袭锦衣难”两句,表现了李盛的才华和他的追求,以及他对于物质享受的渴望,尤其是想要得到那件难以企及的锦衣。这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欲望的表达,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层对奢侈品的追求以及个人的地位与财富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的“如何两度还州里,兼借乡人更剩观”两句,则透露出李盛在仕途上的不顺利,他两次返回家乡,且不得不向乡人借贷,以此来维持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显示出当时官场的复杂和个人的生存困境。
整首诗通过李盛这一人物形象,展示了唐代中期士人仕途的艰辛以及他们对于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同时,这也反映出了诗人黄滔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批判态度。
不详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北阙秋期南国身,重关烟月五溪云。
风蝉已有数声急,赖在陶家柳下闻。
一片寒塘水,寻常立鹭鸶。
主人贫爱客,沽酒往吟诗。
使君曾被蝉声苦,每见词文即为愁。
况是楚江鸿到后,可堪西望发孤舟。
吴中烟水越中山,莫把渔樵谩自宽。
归泛扁舟可容易,五湖高士是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