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东林僧

大士宅里宿,芙蓉龛畔游。

自怜□□在,子莫苦相留。

燥叶飘山席,孤云傍茗瓯。

裴回不能去,房在好峰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我住在大士宅中,又在芙蓉龛边游玩。
自怜身世飘零,你不必苦苦挽留。
干燥的落叶散落在山间的坐席上,孤零的云朵围绕着茶杯。
我徘徊不愿离去,因为我的房间就在那美好的山峰之巅。

注释

大士宅:指佛教中的菩萨住所。
芙蓉龛:供奉或装饰有芙蓉花的佛龛。
自怜:自我怜悯,感叹自己的处境。
□□:此处原文可能缺失,无法直接翻译,可能是形容词或短语。
子:你。
苦:极力,苦苦地。
燥叶:干燥的树叶。
山席:山间休息的坐席。
孤云:孤独的云朵。
茗瓯:茶杯。
裴回:徘徊,犹豫不决。
房:房间。
好峰头:美丽的山峰顶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士宅中过夜,次日游于芙蓉龛畔的情景。其中“自怜”表达了一种自我哀愍之情,而“子莫苦相留”则是劝慰别离的友人不要太过挂念。这不仅仅是对朋友的关切,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即将到来的分别所持有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燥叶飘山席,孤云傍茗瓯”两句,则以自然景物描绘出一种淡远幽静的意境。这里,“燥叶”可能暗示了秋季的到来,而“孤云傍茗瓯”则营造了一种空旷悠长的氛围。

最后两句“裴回不能去,房在好峰头”,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这片美丽景致的留恋之情。这里的“裴回”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位隐士,而“房在好峰头”则是对居所位置的描绘,同时也是诗人内心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一种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摹,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别卢使君归东阳二首(其一)

雨气濛濛草满庭,式微吟剧更谁听。

诗逢匠化唯贪住,日觉恩深不易铭。

心苦祗应消鬓黑,梦游频入倚天青。

从兹还似归回首,唯祝台星与福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别卢使君归东阳二首(其二)

家在严陵钓渚旁,细涟嘉树拂窗凉。

难医林薮烟霞癖,又出芝兰父母乡。

孤帆好风千里煖,深花黄鸟一声长。

终期金鼎调羹日,再近尼丘日月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别李常侍

楚水和烟海浪通,又擎杯锡去山东。

道情虽拟攀孤鹤,诗业那堪至远公。

梦入深云香雨滴,吟搜残雪石林空。

朱门再到知何日,一片征帆万里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别性空禅师

积翠迸一瀑,红霞碧雾开。

方寻此境去,莫问几时回。

荡桨入檐石,思诗闻早雷。

唯师心似我,欲近不然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