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赠张逸人

羽衣零落帽欹斜,不自孤峰即海沙。

曾为蜀山成寓迹,又因湘水拟营家。

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径赊。

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羽衣飘散帽子歪斜,不是孤独高峰就是海边沙。
曾经在蜀山留下足迹,又想在湘江边建个小家。
抚琴时看归雁消失,散步吟诗忘了曲折小道。
更喜欢在小舟中度过寒冷夜晚,独自聆听风雨打过芦花。

注释

羽衣:形容仙人的服饰。
孤峰:孤立的山峰。
海沙:海边的沙地。
寓迹:留下的踪迹。
湘水:湘江。
营家:建造家园。
鸣琴:弹奏琴声。
燕鸿:北归的大雁。
曳履:拖着鞋子行走。
野径赊:野外的小路漫长。
扁舟:小船。
寒夜:寒冷的夜晚。
芦花:芦苇上的白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羽衣零落帽欹斜,不自孤峰即海沙”两句,通过对服饰的形容,传达出一种不羁的自由和超然的态度,诗人似乎已经摆脱了世间的尘嚣,站在高处,俯瞰着广阔的世界。

“曾为蜀山成寓迹,又因湘水拟营家”表明诗人曾在蜀地有过定居的打算,但最终选择了湘水作为自己的栖身之所。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生活轨迹,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环境的深厚情感。

“鸣琴坐见燕鸿没,曳履吟忘野径赊”一段,则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景。诗人坐在那里弹奏琴瑟,看着燕子消失在天际,而他自己则是悠然自得,漫步于野径,不觉时间的流逝。

最后,“更爱扁舟宿寒夜,独听风雨过芦花”两句,更深化了这种隐逸的情怀。诗人喜欢在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睡在简陋的小船上,聆听着风雨穿梭于芦苇之间的声音,这是一种对自然最为亲近和融入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收录诗词(209)

黄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 字:文江
  • 籍贯: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 生卒年:840~911

相关古诗词

遇罗员外衮

灞陵桥外驻征辕,此一分飞十六年。

豸角戴时垂素发,鸡香含处隔青天。

绮园难贮林栖意,班马须持笔削权。

可忘自初相识地,秋风明月客鄜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楚岸花晴塞柳衰,年年南北去来期。

江城日暮见飞处,旅馆月明闻过时。

万里风霜休更恨,满川烟草且须疑。

洞庭云水潇湘雨,好把寒更一一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催妆

北府迎尘南郡来,莫将芳意更迟回。

虽言天上光阴别,且被人间更漏催。

烟树迥垂连蒂杏,綵童交捧合欢杯。

吹箫不是神仙曲,争引秦娥下凤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塞上

塞门关外日光微,角怨单于雁驻飞。

冲水路从冰解断,踰城人到月明归。

燕山腊雪销金甲,秦苑秋风脆锦衣。

欲吊昭君倍惆怅,汉家甥舅竟相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