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十)

申、韩本自圣,陋古不复稽。

巨君纵独欲,借经作岩崖。

遂令青衿子,珠璧人人怀。

凿齿井蛙耳,信谓天可弥。

大道久分裂,破碎日愈离。

我如终不言,谁悟角与羁。

吾琴岂得已,昭氏有成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全诗语言精炼,意蕴含深,通过对古今之分、个人欲望与大道破碎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理和批判精神。

“申、韩本自圣,陋古不复稽。”这两句开篇便点出了申不害和韩非两位法家各自标榜自己的学说,不再追溯古代的道统。申、韩代表了法治思想的倡导者,他们强调以法律来约束人心,体现了对个人意志的尊重与强化。

“巨君纵独欲,借经作岩崖。”这里的“巨君”可能指的是掌握权力的人,他们放纵自己的私欲,并利用儒家经典作为掩护,将自己的私心比喻为坚不可摧的岩石和高山。

接着,“遂令青衿子,珠璧人人怀。”表达了统治者通过法度来约束百姓,使得每个人都背负着名义上的枷锁(“青衿子”指的是士人,代指读书人;“珠璧人人怀”则形容每个人都心怀戒备),这也反映了社会的紧张和压抑。

“凿齿井蛙耳,信谓天可弥。”此句出自《庄子》,意在讽刺那些只知其一,不识大体的人。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只关心个人小利,不考虑整体和未来的人。

“大道久分裂,破碎日愈离。”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批判。大道指的是治国安邦的正道,这里说它已经长期被割裂,变得支离破碎,每天都在加剧这种分裂。

“我如终不言,谁悟角与羁。”这里的“角”和“羁”都是束缚的象征。作者感叹自己即使保持沉默,也无人能够理解那些真正被束缚的人的处境。

最后,“吾琴岂得已,昭氏有成亏。”这两句中,“吾琴”指的是诗人的心声或精神寄托,而“昭氏有成亏”则可能是指某种文化传承或学术思想在发展过程中的得失。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对未来文化发展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的欲望、法度的束缚、大道的破碎以及个人心声的抒发,展现了苏轼深邃的思想和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十一)

我昔登朐山,出日观沧凉。

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

今兹黎母国,何异于公乡。

蚝浦既黏山,暑路亦飞霜。

所欣非自誷,不怨道里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子由月季花再生

幽芳本长春,暂瘁如蚀月。

且当付造物,未易料枯蘖。

也知宿根深,便作紫笋茁。

乘时出婉娩,为我暖栗冽。

先生早贵重,庙论推英拔。

而今城东瓜,不记召南茇。

陋居有远寄,小圃无阔蹑。

还为久处计,坐待行年匝。

腊果缀梅枝,春杯浮竹叶。

谁言一萌动,已觉万木活。

聊将玉蕊新,插向纶巾折。

形式: 古风

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并引(其一)

退居有成言,垂老竟未践。

何曾渊明归,屡作敬通免。

休闲等一味,妄想生愧腼。

聊将自知明,稍积在家善。

城东两黎子,室迩人自远。

呼我钓其池,人鱼两忘反。

使君亦命驾,恨子林塘浅。

形式: 古风

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并引(其二)

茅茨破不补,嗟子乃尔贫。

菜肥人愈瘦,灶闲井常勤。

我欲致薄少,解衣劝坐人。

临池作虚堂,雨急瓦声新。

客来有美载,果熟多幽欣。

丹荔破玉肤,黄柑溢芳津。

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

鴃舌倘可学,化为黎母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