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卢郎中光济借示诗集以四韵谢之

七子风骚寻失主,五君歌诵久无声。

调和雅乐归时正,澄滤颓波到底清。

才大始知寰宇窄,吟高何止鬼神惊。

叶公好尚浑疏阔,忽见真龙几丧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七个才华横溢的人寻找他们的主人,五位诗人的歌声长久以来寂静无声。
在恰当的时候,和谐优美的音乐回归,清澈的水流涤荡一切污浊。
才情出众的人方知世界之狭小,诗歌吟咏高妙足以让鬼神震惊。
叶公的兴趣爱好宽泛而粗疏,突然见到真正的龙几乎失明。

注释

七子:指七个有才华的人。
风骚:形容人的才华或文采。
失主:失去的主人,可能指他们的领袖或支持者。
五君:指五位诗人。
歌诵:歌唱或吟诵诗歌。
时正:恰当的时机。
澄滤:澄清过滤。
颓波:污浊的水流。
才大:才能出众。
寰宇:全世界。
吟高:诗歌吟咏得高妙。
叶公:虚构的人物,比喻喜好虚名的人。
好尚:喜好。
浑疏阔:广泛而不精细。
真龙:比喻真正的杰出人物。
丧明:失明,这里比喻看不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古典文学的尊崇与自我才华的肯定。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和情感世界。

开篇“七子风骚寻失主,五君歌诵久无声”两句,通过对古代七子国(魏、楚、齐、鲁、吴、越、晋)与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文学遗产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化的怀念和探求。这里的“失主”暗示着诗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拥有欲望,而“久无声”则显示出一种文化断层感。

接着,“调和雅乐归时正,澄滤颓波到底清”两句,是诗人在表达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态度和追求。这里的“调和雅乐”指的是文学风格的平衡与和谐,而“澄滤颓波”则象征着对语言文字的精炼,以至于达到一种纯净无瑕的境界。

中间,“才大始知寰宇窄,吟高何止鬼神惊”两句,是诗人对于自己才华的自信和超越。这里的“才大”指的是作者对自己的文学才能的认定,而“始知寰宇窄”则是说在这种才能展现之后,才发现原来世界范围内有许多局限。而“吟高何止鬼神惊”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自信,他认为自己的文学创作不仅能够惊叹人间,更能震撼鬼神。

最后,“叶公好尚浑疏阔,忽见真龙几丧明”两句,是诗人对古代名将叶公(叶ウォ公)以及“真龙”的赞美与追忆。这里的“浑疏阔”形容的是叶公的高远和崇尚,而“忽见真龙几丧明”则是说诗人在文学创作中突然之间领悟到了真正的才华,仿佛看到了现实中的神龙,但这种感受又很快消逝,像是失去了光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文化遗产的追寻、个人文学才华的自信以及对高尚理想的赞美,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24)

郑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字:守愚
  • 号:“芳林十哲”
  • 籍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
  • 生卒年:约851~910

相关古诗词

别同志

所立共寒苦,平生同与游。

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天澹沧浪晚,风悲兰杜秋。

前程吟此景,为子上高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张谷田舍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碓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李夷遇侍御久滞水乡因抒寄怀

簪豸年何久,悬帆兴甚长。

江流爱吴越,诗格愈齐梁。

竹寺晴吟远,兰洲晚泊香。

高闲徒自任,华省待为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杏花

不学梅欺雪,轻红照碧池。

小桃新谢后,双燕却来时。

香属灯龙客,烟笼宿蝶枝。

临轩须貌取,风雨易离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