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郁曾发游秦归赋赠兼示胡圆表徐导柏二首(其二)

去去空山学道装,难忘情处在河梁。

劳生岁月宫桥柳,终古人琴断坂霜。

水咽陇头留苦调,花然巷口映诸郎。

秦宫汉殿秋原上,饱赠书生一枕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归途中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感慨。首句“去去空山学道装”,诗人以“去去”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离别与远行的氛围,接着“空山学道装”则暗示了诗人内心对道家哲学的向往与追求。然而,“难忘情处在河梁”一句,笔锋一转,点明了诗人对过去情感的难以忘怀,河梁成为了情感的寄托。

接下来的“劳生岁月宫桥柳,终古人琴断坂霜”,通过对比“劳生”与“古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宫桥柳与古人琴,分别象征着繁华与艺术,而断坂霜则暗示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终结。

“水咽陇头留苦调,花然巷口映诸郎”,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水咽陇头,花然巷口,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苦调与诸郎的映照,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也暗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

最后,“秦宫汉殿秋原上,饱赠书生一枕长”,将视角拉回历史,秦宫汉殿代表了古代的辉煌与荣耀,秋原上的场景则赋予了画面以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感。饱赠书生一枕长,则是诗人对后世学子的期许与祝福,希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如同他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深邃思考与情感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哲思,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7)

叶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嘉兴籍。叶绍袁子。康熙九年进士。任江苏宝应知县。十四年,以三藩乱时役重民饥,与巡抚慕天颜不合,被劾罢官。居吴县横山,常出游览四方名胜。精研诗学理论,所作以险怪为工。有《原诗》、《巳畦诗文集》。又摘汪琬文章缺点,著《汪文摘谬》

  • 字:星期
  • 号:巳畦
  • 籍贯:江苏吴江
  • 生卒年:1627—1702

相关古诗词

与赵书年话旧追忆其尊人山子

隔世荀陈隔日情,朱颜皓首两心惊。

文章涕泪仍声价,冰雪关河竟死生。

重睹风标堪和鹤,自怜衰老续鸣莺。

庭梧竹影难忘夕,怕见城西暮色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叠韵答学山侄

处世应师田子方,马迁《货殖》计宁长?

东西鸿爪皆空点,今古峨眉不易防。

漂泊未归元亮宅,支离合老管宁床。

生涯陇畔驱黄犊,焚砚何心赋《补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梅花开到九分

亚枝低拂碧窗纱,镂月烘霞日日加。

祝汝一分留作伴,可怜处士已无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阻风

陆行无风波,偶嫌路纡折。

中心希所求,水程较直截。

鼓棹正中流,陡遇风威捩。

日行十馀里,毋乃所望缺。

欲速适为累,悔不从迂拙。

迎面挂席来,疾行飞鸟灭。

帆樯非不同,迟速何殊绝?

长年前致词,前程难预决。

万事贵顺天,人力徒劳竭。

明日风势回,迟速又更迭。

乃知天下事,安分自怡悦。

寄语山中人,待时养明哲。

形式: 古风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