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暑月

城市如煁灶,输兹山水乡。

松深不见日,瀑近自生凉。

静里疑秋至,吟边喜昼长。

蕉衣与纨扇,皆弃在空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城市如同炽热的炉灶,相比之下山水之乡更胜一筹。
松林幽深不见阳光,瀑布近处自然带来清凉。
在宁静中仿佛感觉秋天来临,吟诗时也因白天漫长而欣喜。
芭蕉叶衣和丝质团扇,都被遗弃在空荡的箱子里。

注释

城市:繁华的城市。
煁灶:像烧火的炉灶一样炽热。
山水乡:风景优美的山水之地。
松深:深深的松林。
日:阳光。
瀑近:靠近瀑布。
静里:寂静之中。
疑秋至:怀疑秋天已经到来。
喜昼长:因白天漫长而感到欢喜。
蕉衣:芭蕉叶做的衣服。
纨扇:丝质的扇子。
空箱:空置的箱子。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释文珦的《山中暑月》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中夏日景象。诗人将城市生活比喻为炽热的炉灶,而山水乡则显得清凉宜人。"松深不见日"写出了山林的深远和遮蔽,使得阳光难以穿透,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瀑近自生凉"进一步强调了水瀑带来的自然降温效果。

"静里疑秋至",在寂静的山中,诗人甚至误以为秋天已经来临,这体现了环境的宁静和季节交替的微妙感受。"吟边喜昼长"则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诗歌创作时,对夏日白天漫长时光的喜爱,享受着这份难得的闲暇。

最后两句"蕉衣与纨扇,皆弃在空箱"暗示了城市的炎热使得人们不得不抛弃日常的防暑之物,而在山中,自然的凉意足以使人忘却这些。整首诗通过对比城市与山中的气候,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

收录诗词(1029)

释文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中道士居

寂寂老仙家,苍山一径斜。

还丹延日月,洞府足烟霞。

野鹤千年寿,灵桃几度花。

岂知人世上,尘事乱如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山中僧

日落西水净,云归北崦昏。

老僧方在定,童子不应门。

伏虎知慈力,灵禽演法言。

槛前泉数斛,清澈是心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山寺(其二)

出城行半日,始得到招提。

山气随时变,州形入望低。

地灵多产药,村远不闻鸡。

诘旦还离此,寻幽过别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山寺(其一)

古寺氛埃表,幽程屈曲通。

高峰常似雨,阴壑易生风。

架栈为平地,寒钟出半空。

他年依老宿,挂锡此山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