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流亡极目问黄沙,处处门空立倦鸦。
踏破马蹄惟白骨,湿来人泪尽红花。
田畴弥望无残粒,长令依然唱晚衙。
不识圣明曾旰食,却教新草上封斜。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诗人行走在齐鲁大地上,所见皆是废墟与凄凉。首联“流亡极目问黄沙,处处门空立倦鸦”以辽阔的黄沙背景,映衬出战争后村庄的荒芜,家家户户门户紧闭,只有疲惫的乌鸦栖息在门前。颔联“踏破马蹄惟白骨,湿来人泪尽红花”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残酷,马蹄踏过之处,满地白骨,人们的眼泪如同雨水般洒落在鲜艳的花朵上,既悲壮又凄美。颈联“田畴弥望无残粒,长令依然唱晚衙”则揭示了战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广袤的田野上看不到一粒粮食,即便如此,官府依旧例行公事,唱着晚衙的歌谣,显得格外冷酷无情。尾联“不识圣明曾旰食,却教新草上封斜”表达了对统治者不顾百姓疾苦的不满,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下,他们仍能享受美食,而百姓却只能看着新草覆盖在坟墓之上,象征着生命的消逝和哀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深刻反映了战乱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不详
角门斜倚半阑干,月上层楼素影残。
小步罗屏问金鸭,沈香风里玉钗寒。
凄风苦缩膝,试步自今朝。
残雪留晴树,平沙落午潮。
心随鸥共坐,吟爱草初髫。
未饱遐观意,红尘已觉遥。
雨后生夕阳,淡淡西郭隅。
西郭何所有,祠我先大夫。
念昔为此邦,正当强仕馀。
暮带不遑解,晨发不及梳。
琴鹤犹为累,经画忘其劬。
予方处龆龀,梨枣询有无。
风霜二纪来,天人忽乖徂。
遗范不能仰,犹疑堂寝居。
哀号莫我应,居人怪何如。
仆御告之故,妇女皆沾襦。
情真无复言,泪急乃由愚。
屡过乐瞻对,从今非厥初。
哀哉其已矣,勉为守身图。
春归无计挽,乡思隔苍茫。
雾重平沙软,风柔众草香。
村墟描远翠,蓑笠拜斜阳。
冉冉空游侣,依依独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