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华岩的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竹林与石笋峰的幽深景象。首句“披云深竹里”展现了竹林隐藏在云雾之中,环境清幽;“拄杖乱峰头”则写出诗人独自漫步,杖藜登高,峰峦错落。接下来的“怪石一千尺”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石笋峰的峻峭和奇特;“苍烟四面流”则渲染了四周缭绕的苍茫烟雾,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苍幢飘素影”中的“苍幢”可能指的是僧人的旗帜,暗示了此地可能有佛寺,而“飘素影”则描绘了旗影随风摇曳的动态画面。“木叶响寒秋”进一步刻画了秋天的萧瑟,落叶的声音在寂静中回荡。
最后两句“愿借维摩榻,谈经坐小楼”,表达了诗人对在此静心修行、品读佛经的向往,希望能在小楼中找到心灵的宁静,与友人共话佛法。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禅意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