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江虹.九日登定王台

帝子台高,秋九月、重阳天气。

问几处晚晴篱落,菊花开未。

蓝涧唫诗词客老,白衣送酒先生醉。

只古人旷达,与牢愁都成例。

白雁过霜痕,坠红叶、脱雨声至。

听潇湘涛,瑟瑟悲秋之泪。

华岳持螯名士派,彭城戏马英雄意。

对西风一笑,把茱萸秋山翠。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的《上江虹·九日登定王台》。诗人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象,展现了重阳节的秋高气爽和菊花盛开的季节特色。他以“帝子台高”起笔,寓言深远,暗含历史沧桑感。

“蓝涧诗词客老,白衣送酒先生醉”两句,借典故表达对古代文人逸致生活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自身的孤寂之情。接下来,“白雁过霜痕,坠红叶、脱雨声至”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白雁南飞,红叶飘零,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

“听潇湘涛,瑟瑟悲秋之泪”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哀愁,诗人仿佛能听见湘江的波涛声,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秋意。接着,诗人将豪情壮志融入景物之中,如“华岳持螯名士派,彭城戏马英雄意”,借用华山宴饮和彭城赛马的典故,展现出文人雅士的风范和英雄的气概。

最后,面对西风,诗人笑对人生,手持茱萸,欣赏秋山翠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怀古幽思,又有豪放洒脱,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癸酉秋闱落解

才耶命耶,缘耶分耶,何劳问天。

只华年易过,悤悤十五,清班难厕,衮衮三千。

下第文章,少年名字,犹累他人万口传。

回头笑,把几场辛苦,当作游仙。闲来负手江边。

要看尽人家上水船。

尽吹吾帽落,孙山而外,让伊鞭著,祖逖之先。

惨绿衣裳,愁红镫火,横笛高楼一惘然。

归来也,向秋风老屋,重觅萝牵。

形式:

百字令(其一)麓峰秋眺

夕阳在地,认衣痕人影,与山争绿。

已是秋光将尽了,开遍岩天晚菊。

红叶中间,碧云下上,着个樵家屋。

输他儿女,能消这样清福。

经过秋士祠荒,夏王碑坏,吊古愁千斛。

眼底千年成代谢,几辈牢骚如仆。

读画烟明,游仙月冷,静抱泉声宿。

此间招隐,愿歌桂树遗曲。

形式:

百字令(其二)

麓宫高处,指遥天一白,湘流浩浩。

砧杵长沙三万户,不似此间秋好。

如此江山,几何岁月,都向愁中老。

半空吹笛,僧楼云气围绕。

且将上界星辰,下方烟雨,收拾归怀抱。

莫把登临无限感,换了尊前年少。

屈贾词章,朱张理学,大半知名早。

问来袖手,暮霞几朵红悄。

形式:

城头月.灵均祠

荒祠落叶歌延伫。想见愁眉宇。

上帝无言,美人何处。湘水流终古。

鬼镫数点摇秋雨。薜荔寒如许。

一卷离骚,夜深时读。似共灵均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