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百果称宗品最奇,餐冰咽雪食如饴。
十年雨露栽培力,八月秋风采摘时。
登俎应知全味在,倾筐还动故人思。
张公大谷犹多树,芜没中园久不治。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蓝仁所作的《送梨与云松》,通过对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品质的赞美。首句“百果称宗品最奇”,以梨为众果之首,强调其独特地位;“餐冰咽雪食如饴”则形容梨的甘美,即使在艰苦条件下也令人欣喜。接下来的两句“十年雨露栽培力,八月秋风采摘时”,通过比喻,赞美了梨经过辛勤培育后在丰收季节的甜美,寓意友人的成长和才华的展现。
“登俎应知全味在”暗示梨的美味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寓含了生活的滋味和深厚的情感;“倾筐还动故人思”则表达了诗人赠梨给友人时,引发的对旧日友情的怀念。最后两句“张公大谷犹多树,芜没中园久不治”,以张公大谷的典故,暗指友人处世低调,才华未被充分发掘,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境遇的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梨为载体,寄寓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和对友人品质的赞赏,语言生动,情感真挚。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云霓踪迹未全消,数日山中草木焦。
徒有世人祠土梗,自无神力倒天瓢。
邻床并汲愁枯井,田舍相过叹槁苗。
欲问天钧谁主宰,十年不听太平谣。
七月三旬天不雨,两乡百里井无泉。
连畦接畛枯将尽,铄石流金势可怜。
江上雷云虚作意,山中草木欲生烟。
仙人不管蓬莱浅,深琐苍龙洞里眠。
十处结淋九涸泉,几人奔走祇堪怜。
自焚虚拟之推死,私祭难销孝妇愆。
渐恐扬尘侵海水,久知垂象动星躔。
梅峰隐者非忘世,也向云间礼孔仙。
高士西山有异书,流传况是壁中馀。
蛟龙悉听仙官令,雷电能教旱魃除。
岁稔便当期鼓腹,政成端欲赋随车。
衰年病骨浑无赖,一夜清凉入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