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诗人在古院中沉浸于自然之美,与世俗隔绝。"闭松色"表明院内外围绕着郁郁葱葱的松树,给人以深邃的感觉;"入门人自闲"则显示出一片宁静无人的境界,只有来来往往的人享受这份清净。
"罢经来宿鸟"中的"罢经"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而"来宿鸟"则是夜幕降临,鸟儿归巢的景象。诗人在这里通过对自然界动静变化的观察,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的心境。
"支策对秋山"中的"支策"指的是倚靠着长竿或拐杖,这里暗示诗人可能是一位隐者或游子,他们在秋天的山中寻找灵感。"对秋山"则是诗人独自面对那静默的秋山,心境清朗。
"客念蓬梗外"表达了诗人作为一名旅途中的客人,对远方家园或亲人的思念;而"禅心烟雾间"则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寻求宁静与超脱尘世的渴望,仿佛在烟雾缭绕中找到了心灵的安顿。
"空怜濯缨处"中的"空怜"表示对某物或情境无端生出同情之心,而"濯缨处"则是指水边。诗人可能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小溪流水的喜爱,或者是对溪畔某种植物生长状况的怜悯。
最后,"阶下水潺潺"则是对院中的水声进行描写,这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和谐,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交织,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平静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