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梁淑

长忆江头执别时,论文未有不相思。

雁过经秋无尺素,人来终日见新诗。

心思食檗何由展,家似流萍任所之。

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常常想起在江边分别的时候,谈论学问时总是充满思念。
大雁飞过秋天也没有带来书信,每天来访的人却带来了新的诗篇。
心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家就像浮萍随波逐流,任凭命运安排。
后悔学了秦人的样子南下避难,现在武陵原上又要征召老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戎昱所作,名为《寄梁淑》。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往日江头告别情景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的深切思念。"长忆江头执别时,论文未有不相思"两句,设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牢不可破的记挂和思念。

"雁过经秋无尺素,人来终日见新诗"则描绘了一种独特的书信往来的场景。古代行军打仗之际,通信不便,往往依赖着雁足传递消息。这里的"雁过"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而"无尺素"则表明虽然没有书信,但诗人的心中始终惦记着远方的朋友。而接下来的"人来终日见新诗",显示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以及通过诗歌与外界交流思想和感情的渴望。

"心思食檗何由展,家似流萍任所之"这两句,则转而描写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生活的无常。"心思"指的是内心的忧愁,而"食檗"则是一种比喻,形容那些无法排解的心事。"家似流萍任所之"则透露出诗人的漂泊不定,无处谓之家的感慨。

最后两句"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师"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悔学秦人南避地"中,"秦人"可能指的是古代避难于南方的人,而"南避地"则是指逃避战乱或灾害到南方的地方。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上类似行为的反思和后悔。而"武陵原上又徵师"则是说在武陵原上再次召集兵马,可能暗示着新的征途即将开始,或许也预示着诗人内心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往的回忆、现实的描写以及对于历史与未来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20)

戎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籍贯:荆州(今湖北江陵)
  • 生卒年:744~800

相关古诗词

赋得铁马鞭

成器虽因匠,怀刚本自天。

为怜持寸节,长拟静三边。

未入英髦用,空存铁石坚。

希君剖腹取,还解抱龙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塞下曲(其六)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酬梁二十

渚宫无限客,相见独相亲。

长路皆同病,无言似一身。

岁寒唯爱竹,憔悴不堪春。

细与知音说,攻文恐误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