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僧二首(其一)

台殿参差日堕尘,坞西归去一庵云。

寒泉何处夜深落,声隔半岩疏叶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翻译

宫殿高低错落,夕阳洒下尘埃中。
在山坞西边,我独自归去,只见云雾缭绕的小庵。

注释

台殿:宫殿。
参差:高低不齐。
日:太阳。
堕尘:落下尘埃。
坞:山坞,山谷中的小盆地。
归去:回去。
一庵云:一座云雾缭绕的小庵。
寒泉:冷冽的泉水。
何处:哪里。
夜深落:深夜落下。
声:声音。
隔:隔着。
半岩:半山腰。
疏叶:稀疏的树叶。
闻:听见。

鉴赏

诗人通过这四句话,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深邃的山中僧庵图。"台殿参差日堕尘"一句,设定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背景——夕阳西下,光线斜射,照在参差不齐的宫殿上,使得原本庄严肃穆的地方也蒙上了淡淡的尘埃,透露出一种岁月静好的感慨。紧接着"坞西归去一庵云",诗人将视角转向山坞之西,一座僧庵隐于云雾之中,这不仅是景物描写,更象征着精神的栖息与超脱。

接下来的两句,则细腻地捕捉了夜晚的幽静与神秘。"寒泉何处夜深落",在深夜中,一股清冷的泉水声响起,它的源头在哪里,似乎不那么重要,而是那清脆的声响本身,就像是在寂静的夜里,唤醒了山谷中的生命。最后一句"声隔半岩疏叶闻",泉水的声音穿过半山的岩石和稀疏的树叶,可以被听到,这不仅是对声音的描写,更是对宁静之美的赞颂。

这首诗通过对日光、建筑、云雾、溪流声响等自然元素的精致描绘,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僧庵生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的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寻僧二首(其二)

溪户无人谷鸟飞,石桥横木挂禅衣。

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乱鸣僧未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江上与兄别

楚国湘江两渺瀰,暖川晴雁背帆飞。

人间离别尽堪哭,何况不知何日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江楼旧感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池上

正怜佳月夜深坐,池上暖回燕雁声。

犹有渔舟系江岸,故人归尽独何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