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秘而幽静的琅琊寺景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的独特风貌和历史沉淀。
首联“此山幽胜武陵源,仄径深藏别有村”,开篇即点出琅琊寺所在山色之美,仿佛是武陵源的隐秘延伸,一条狭窄的小径深入其中,隐藏着一个与众不同的村落,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颔联“篆石画岩犹墨迹,回廊寝殿但苔痕”,进一步描绘了琅琊寺内景物的古朴与沧桑。篆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如同墨迹未干,岩壁上绘有图案,虽历经岁月,仍清晰可见;回廊与寝殿的墙壁上长满了青苔,斑驳陆离,透露出时间的痕迹,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颈联“谩劳往事怀千载,且与浮生共一樽”,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感慨与对当下生活的珍惜。诗人似乎在说,不必过于怀念遥远的过去,不如与眼前的浮生共饮一杯酒,享受当下的美好时光。
尾联“混世也知随地得,伐檀能不愧殊恩”,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在纷扰的世界中,知道如何在任何地方找到快乐和平静;即使是在伐木这样的劳动中,也能心怀感激,不愧于给予自己的恩惠,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琅琊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历史和自然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