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其一)

雨趣轻寒,风作秋声,燕归雁来。

动天涯羁思,登山临水,惊心节物,极目烟埃。

客里逢君,才同一笑,何遽言归如此哉。

别离久,算不应兴尽,却棹船回。主人下榻高斋。

更点检笙歌频宴开。

便留连不到,迎春见柳,也须小驻,度腊观梅。

花上盈盈,闺中脉脉,应念胡麻正好栽。

从教去,正危阑望断,小倚徘徊。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雨中的微寒与轻风带来的秋意,燕子归来,大雁南飞。
触动了我漂泊在外的思绪,登山临水,感叹时节变换,远望烟雾弥漫。
在异乡遇见你,短暂的欢笑后,为何突然说起要归去呢?
长久的分别,想来兴味并未消尽,还是决定划船返回。
主人在高阁歇息,频繁举办宴会。
即使挽留不住,欣赏春天的柳树,冬天的梅花,也要稍作停留。
花朵娇艳,闺中女子含情脉脉,想必会思念此时种植芝麻的好时节。
尽管你要离去,我在栏杆旁痴望,只能小步徘徊,心中难舍。

注释

雨趣:雨中的趣味。
轻寒:微寒。
风作秋声:风带来秋天的声音。
燕归雁来:燕子归来,大雁南飞。
天涯羁思:远方的羁旅之思。
极目烟埃:极目远望,烟雾迷茫。
何遽:为何突然。
算不应兴尽:想来兴味并未消尽。
度腊观梅:度过寒冬观赏梅花。
闺中脉脉:闺中女子含情脉脉。
胡麻:芝麻。
危阑:高高的栏杆。
小倚:稍微倚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秋意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雨趣轻寒,风作秋声"勾勒出初秋的气氛,天气逐渐转凉,微雨带来了秋天特有的清新感受,而风中也夹杂着秋天的声音,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远方。

"燕归雁来"则是对季节更替的一种描写,燕子归巢,大雁南飞,这些都是秋天的景象,它们的到来无声地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诗人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这种情感如同"动天涯羁思",似乎连绵长河都无法阻挡。

"登山临水"是诗人在自然中的行动,而"惊心节物"则显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对于自然界中事物的敏锐感受。"极目烟埃"更是将这种感受推向了极致,仿佛连远方的景色都被烟霭所笼罩。

在这样的情境下,诗人与友人相遇,共同享受这份秋意,却又不得不面对分别。"客里逢君,才同一笑,何遽言归如此哉"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别离久,算不应兴尽,却棹船回"则是诗人在面对长时间的分别时,对友情依旧保持着热忱。"主人下榻高斋"与"更点检笙歌频宴开"显示出即便是在分别中,也仍然有着丰富的情感交流和生活乐趣。

最后,诗人提醒朋友不要急于离去,要等到春天来临,再观赏柳絮的姿态。"迎春见柳,也须小驻,度腊观梅"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期待,也是对于友情和生活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以及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了一个对自然有深刻感悟,对友情充满热忱的人物形象。

收录诗词(93)

丘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沁园春(其二)

匏系弥年,江北江南,羡君去来。

笑山横南浦,朝来爽致,文书堆案,胸次生埃。

放旷如君,拘縻如我,试问人生谁乐哉。

真难学,是得留且住,欲去须回。何时竹屋茅斋。

去相傍为邻三径开。

撰小窗临水,危亭当巘,随宜有竹,著处须梅。

坐读黄庭,手援紫藟,一寸丹田时自栽。

当馀暇,更与君来往,林下徘徊。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诉衷情令(其三)荆南重湖作

芙蓉深径小肩舆。相并语徐徐。

红妆著处迎笑,遮路索踟蹰。锦步障,绣储胥。

绕重湖。更添月照,人面花枝,疑在蓬壶。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诉衷情令(其一)癸未团司归舟中作

东风罨岸进船难。酒醒篆香残。

不堪客里无绪,那更晚来寒。思往事,耿无眠。

掩屏山。夜深人静,何处一声,月子弯弯。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

诉衷情令(其二)丙申中秋

素衣苍狗不成妍。何意妒蝉娟。

不知高处难掩,终自十分圆。涵万象,独当天。

照无边。乾坤呈露,何况人间,大地山川。

形式: 词牌: 诉衷情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