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昭亭山下宛溪头,杨柳芙蓉岸岸秋。
总是旧时迎送处,梦魂犹逐故人舟。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凄美与深情。首句“昭亭山下宛溪头”,以昭亭山和宛溪作为背景,营造出送别的地点氛围,山川静默,溪水悠悠,为离别增添了几分哀愁。接着,“杨柳芙蓉岸岸秋”一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杨柳与芙蓉,以及秋季的季节特征,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与感伤。杨柳依依,象征着离别时的不舍;芙蓉盛开,却在秋天凋零,暗喻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
“总是旧时迎送处”一句,将视线拉回往昔,强调了这个地方曾是他们相聚与分别的地点,如今再次在此送别,唤起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增加了情感的深度。最后,“梦魂犹逐故人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在梦中,也依然追随友人的身影,穿越那条熟悉的河流,寓意着友情的深厚与不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送别场景中的离愁别绪,以及对友情的深刻怀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不详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曲江联辔踏春云,二十年前逐后尘。
今日重来隔存没,相看祇有两三人。
翠华南下拂秋天,龙虎台高古塞边。
谁料江南白头客,连宵清语对床眠。
会稽太守出清朝,进逐扬镳过灞桥。
想见相思浙江夜,月明酒醒卧闻箫。
朱衣高唱御楼东,清漏迟迟画景中。
黄伞宝幢微影动,一时吹面受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