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翠华南下拂秋天,龙虎台高古塞边。
谁料江南白头客,连宵清语对床眠。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兄弟间深厚的情感。"翠华南下拂秋天",以翠绿的南风轻拂秋天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龙虎台高古塞边”,将场景转换为高耸的龙虎台,位于古老的边塞之地,暗示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丽。
“谁料江南白头客,连宵清语对床眠”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通过假设江南的白发老者,在中秋之夜与兄弟相对而眠,共话往昔,表达了对亲情和友情的深切怀念与珍惜。这种情境不仅体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也寄托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岁月静好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中秋佳节中的人情味,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不详
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会稽太守出清朝,进逐扬镳过灞桥。
想见相思浙江夜,月明酒醒卧闻箫。
朱衣高唱御楼东,清漏迟迟画景中。
黄伞宝幢微影动,一时吹面受东风。
朝散纷纷下紫微,挥鞭争道疾如飞。
同来各向朱门去,祇有西山伴我归。
病过春光两月程,几番风雨几番晴。
不知开到何花树,今日才闻燕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