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回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

塞口连浊河,辕门对山寺。

宁知鞍马上,独有登临事。

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

飘飘方寓目,想像见深意。

高兴殊未平,凉风飒然至。

拔城阵云合,转旆胡星坠。

大将何英灵,官军动天地。

君怀生羽翼,本欲附骐骥。

款段苦不前,清冥信难致。

一歌阳春后,三叹终自愧。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阻塞了道路直通浑浊的黄河,辕门外面对着山中的寺庙。
谁能想到,在鞍马之上,只有我独自品味登高望远的乐趣。
七级台阶直入高空,千座山崖排列着苍翠的绿色。
飘渺之间,目光所及,仿佛能感受到深远的意境。
喜悦之情并未平息,忽然一阵凉风吹来。
攻城的战云聚集,旗帜翻转,敌人的星辰似坠落一般。
英勇的大将军,他的威势震动天地。
您的胸怀如同生出翅膀,本想跟随骏马驰骋疆场。
但劣马步履艰难,难以抵达理想之地。
一首阳春白雪般的歌曲之后,我不禁多次叹息,深感惭愧。

注释

塞口:阻塞道路。
浊河:浑浊的黄河。
辕门:古代军营的门口。
山寺:山中的寺庙。
鞍马:骑马。
登临:登山或登高望远。
七级:形容台阶多。
太清:天空、仙境。
骐骥:骏马。
款段:劣马,行动迟缓。
清冥:清冷的天空。
阳春:优美的音乐。

鉴赏

诗人以深邃的笔触描绘了塞外边关的壮丽景象和战争的激烈场面。开篇“塞口连浊河,辕门对山寺”即勾勒出边疆地理的轮廓,浊河与山寺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紧接着,“宁知鞍马上,独有登临事”透露出诗人对于战争生活的亲身体验和感悟,鞍马、登临皆是军旅生活的写实。

“七级凌太清,千崖列苍翠”中,七级浮图显然是对胜利的一种象征,而凌越太清,更凸显出战事的壮观与诗人心中的豪情。千崖苍翠,则形象地描绘了自然山川的雄伟。

“飘飘方寓目,想像见深意”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和思考,他将眼前的景色与内心的感悟相结合,体现出一种超越物质景观的精神追求。接下来的“高兴殊未平,凉风飒然至”则是对胜利后的平静反响,以及自然界对于人心的慰藉。

战争场面的描绘在“拔城阵云合,转旆胡星坠”中达到了高潮,战事的紧张与激烈被生动地展现。随后,“大将何英灵,官军动天地”更是对胜利和将领英勇的赞颂,显示了战争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的关键作用。

“君怀生羽翼,本欲附骐骥”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事迹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像传说中的英雄一样翱翔。然而,“款段苦不前,清冥信难致”则流露出一种无法实现理想的苦恼和无奈。

最后,“一歌阳春后,三叹终自愧”中,一曲阳春之歌既是对胜利后的庆祝,也包含了诗人对于自身才能的反省与自谦,展现了一种超脱战事的艺术追求和个人情感的深化。

收录诗词(257)

高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字:达夫
  •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 生卒年:704—765年

相关古诗词

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

碛路天早秋,边城夜应永。

遥传戎旅作,已报关山冷。

上将顿盘阪,诸军遍泉井。

绸缪阃外书,慷慨幕中请。

能使勋业高,动令氛雾屏。

远途能自致,短步终难骋。

羽翮时一看,穷愁始三省。

人生感然诺,何啻若形影。

白发知苦心,阳春见佳境。

星河连塞络,刁斗兼山静。

忆君霜露时,使我空引领。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

荆衡气偏秀,江汉流不歇。

此地多精灵,有时生才杰。

伊人今独步,逸思能间发。

永怀掩风骚,千载常矻矻。

新碑亦崔嵬,佳句悬日月。

则是刊石经,终然继梼杌。

我来观雅制,慷慨变毛发。

季主尽荒淫,前王徒贻厥。

东周既削弱,两汉更沦没。

西晋何披猖,五胡相唐突。

作歌乃彰善,比物仍恶讦。

感叹将谓谁,对之空咄咄。

形式: 古风

同李九士曹观壁画云作

始知帝乡客,能画苍梧云。

秋天万里一片色,只疑飞尽犹氛氲。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

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

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

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

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

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

石城与岩险,铁骑皆云屯。

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

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

老将黯无色,儒生安敢论。

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

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