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董心推作舜陵四辨诗见示属和因感记传所载事地可疑者并类及之云(其一)

舜葬鸣条岂可诬,无端腐史记苍梧。

岭南今日犹荒服,中古何尝入版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郭为观的诗《安邑董心推作舜陵四辨诗见示属和因感记传所载事地可疑者并类及之云(其一)》主要探讨了关于舜陵位置的历史记载问题。首句“舜葬鸣条岂可诬”质疑了传统认为舜帝葬在鸣条(今山西夏县)的说法,暗示这一记载可能存在争议或误解。次句“无端腐史记苍梧”进一步指出,如果历史记载不可靠,那么关于舜帝葬在苍梧(今湖南零陵)的传统说法也可能存在问题。

诗人接着通过“岭南今日犹荒服”表达了对古代岭南地区(今广东、广西一带)的认识,认为即使在当时被认为是偏远之地,也不代表舜帝未曾涉足或统治过。最后一句“中古何尝入版图”则反问,即使在古代中央王朝的地图上没有记载,也不能否定舜帝活动范围的可能性。

整首诗以疑问和反思的方式,对传统的历史记载提出了挑战,鼓励读者对古代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考证。

收录诗词(5)

郭为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安邑董心推作舜陵四辨诗见示属和因感记传所载事地可疑者并类及之云(其二)

南巡至岳有明徵,远涉炎荒何所凭。

九嶷连绵七百里,苍茫底处是虞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安邑董心推作舜陵四辨诗见示属和因感记传所载事地可疑者并类及之云(其三)

鸣条冈近属郊圻,起立园陵断不违。

野死不经更野葬,无人解证《竹书》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安邑董心推作舜陵四辨诗见示属和因感记传所载事地可疑者并类及之云(其四)

《九歌》皆咏楚中神,秦士荒唐妄指陈。

若道湘娥为二女,东君山鬼又何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安邑董心推作舜陵四辨诗见示属和因感记传所载事地可疑者并类及之云(其五)

天子行师岂挈家,二妃底事过长沙。

况闻野哭非关礼,斑竹何从染泪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