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题陈汉卿贫亦好斋

古人重安贫,未若贫而乐。

岂不爱膏粱,顾乃嗜藜藿。

我闻首阳饿,荣名千驷怍。

况乃陋巷子,箪瓢殊不恶。

刀头得几何,蜗角战方虐。

以兹悟生理,贫中始澹泊。

陈侯清时英,廊庙宜著脚。

圭窦势岂容,贫斋意聊托。

苍生方饥渴,未可云盘礴。

且来禄万钟,脱粟躬自薄。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许及之作,名为《重题陈汉卿贫亦好斋》。诗中探讨了对贫穷的不同态度和价值观。

诗的前半部分提到古人重视安贫,但不如在贫穷中寻找乐趣。诗人指出,人们或许喜爱丰盛的食物,但更倾向于食用粗粮。他引用了首阳山的典故,说明了荣华富贵与贫穷之间的相对价值。接着,诗人通过“刀头得几何”和“蜗角战方虐”的比喻,强调了物质追求的无尽欲望和贫富差距的残酷现实。

后半部分转向对陈汉卿的描述,称其为“清时英”,暗示陈汉卿在当时是一个杰出的人物,适合在朝廷中担任要职。然而,诗中也表达了对陈汉卿选择贫居的赞赏,认为他在贫寒中找到了满足感。最后,诗人提出,虽然陈汉卿可能拥有高官厚禄,但他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他对物质的淡泊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探讨了贫穷与快乐、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选择。它既是对陈汉卿生活态度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反思。

收录诗词(1091)

许及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常之松庐有感

年少爱节序,老大感岁时。

亦知夜漏短,自喜昼景迟。

怀人笏频拄,矫首帽屡攲。

至情何惨怆,同气相因依。

君家说大难,心胸缊多奇。

永欢思伐木,长歌倚式微。

眷言无雁地,渴想前鸿俱。

一别如昨日,二年忽今兹。

数传龟组解,备著鲈风词。

寒乡少瑞应,远览期长离。

解缆辞江皋,反袂接水湄。

无从犹出涕,有弟应垂洟。

今见松庐作,可胜薤露悲。

怜君抱苦节,爱兄见哀诗。

无复逝水向,当有高山知。

老惭无领解,久约同襟期。

勉和吹篪章,聊慰深长思。

形式: 古风

周时仲提干求二亲墓亭扁答以攀柏因为著语

扫松拜亲墓,攀柏念亲泣。

柏露滴儿衣,儿泪和露湿。

五鼎从可陈,三釜嗟何及。

坟前白颈鸦,终日声楂楂。

形式: 古风

次韵题吴无过所藏张无垢难老堂诗轴

养亲感卧冰,慕亲悲履霜。

眷兹母孙情,胚胎炳前光。

先生一奖励,吴氏增激昂。

至今诸孙行,如立严师傍。

躬行斯入室,言辞特滥觞。

当时五子名,佩服讵可忘。

省也滋拳拳,何止升其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次韵廖端叟求墨

忆昨同舍时,爱子志尚坚。

研穷非口耳,点勘分乌焉。

读声锵金石,笔思涌漪涟。

合并几寒暑,分散如云烟。

家虽才咫尺,见且无夤缘。

甥馆闻徙居,我屋欣接椽。

乃以随吏鞅,而叹抱遗编。

嗟哉燕鸿隔,漫尔夔蚿怜。

三年阅黄榜,万选遗青钱。

祇擅文场声,不上吏部铨。

儒冠未为误,洛诵方流传。

夏果烦送似,唐律仍灿然。

为墨贻古作,如珠出深渊。

书生均老丑,嗜好相后先。

亦有大禹圭,未许蒲氏贤。

何惜遗久交,相得真忘年。

久知铁为研,更以心自鞭。

矧古传毛颖,端合遗陈玄。

落笔看馀万,斗酒须十千。

虽无兰亭茧,愿助韦郎笺。

古今一俛仰,人墨相磨研。

有无要相通,唱和聊成篇。

我今辟三径,门开西一偏。

已过中秋月,皆为晚凉天。

何妨对花下,取笑同樽前。

第惭葵卫足,欲愈犹联拳。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