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过第几。唤乌篷寻秋,十三楼际。
送了斜阳,怪画船都带,水情烟思。
白雨跳珠,惊阵阵鸳鸯飞起。
一曲鸥波,照影曾经,六朝才子。慵傍疏帘丁字。
任隔舫吹来,鬓边花气。
粉怨金愁,满天飘泊,暮霞如绮。
眉月窥窗,知道我凄凉情事。
葬尽春魂,不信青溪没底。
不详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二千年南朝金粉,飘零今在何许。
柔波依旧清溪曲。来载酒朋诗侣。弦与柱。
把锦瑟年华,销向鸥边路。赋情谁与。
有照水惊鸿,舞筵飞燕,同坐闹红处。
筝琶响,替了江关战鼓。名花开落皆数。
画篷解识新歌艳,不惯禁他风雨。眉黛语。
赚山色窥奁,江上来飞渡。归程听取。
是梦后真真,愁中小小,做就断魂橹。
六朝秋在台城路,鞭丝十年重到。
废苑离宫,残云剩水,禁得几回凭吊。天风浩浩。
吹酒店青旗,戍楼红纛。
鸦外无人,一僧负手看斜照。星星劫灰未扫。
雨花零落尽,惟剩秋草。
海市楼船,江关战鼓,只恐青山愁老。英雄去了。
谁念我登临,承平年少。暝色催归,寺门钟动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