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李贤的《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十)》表达了诗人早年的志向与追求。他年轻时渴望寻求真理,对于那些没有根据的言论不愿轻信。他专注于研读典籍,选择在隐蔽的山崖旁筑屋修行。在孤独的生活中,他独自饮酒,感受春天的气息,心中充满宁静。
诗人自谦没有颜渊那样的感叹,但他对高尚品德的仰慕之情更加强烈。他担心自己的修行会半途而废,因此试图通过教化他人来实践学问,却被世俗的束缚所牵累。最后,他决定回归本心,保持那份最初的纯净,即使身处尘世,也不忘最初的理想。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道义的坚守和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