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六)

忆昔论交自筱骖,虽更出处岂商参。

阮家犊鼻贫骄北,先世狐书史愧南。

岂有风流分仲二,差怜骨相共朋三。

壮君笔力能扛鼎,不为清羸弛负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中的第二十六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陈仲醇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高度赞赏。

首联“忆昔论交自筱骖,虽更出处岂商参。”回忆起与陈仲醇初次相识的情景,如同在竹林中策马而行,虽然各自的人生轨迹有所变化,但彼此的友情并未因此而改变。这里运用了“筱骖”这一典故,以竹林中的马匹比喻友情的纯洁与坚韧。

颔联“阮家犊鼻贫骄北,先世狐书史愧南。”通过引用阮籍的典故,表达了对陈仲醇家境贫寒却依然骄傲自持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暗含对自己家族历史的谦逊态度,以“狐书史”自嘲,表示对陈仲醇的才华和品德的敬仰。

颈联“岂有风流分仲二,差怜骨相共朋三。”进一步赞美陈仲醇的风度和才华,称他与自己一样,都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友谊。这里的“仲二”可能是指陈仲醇的别名或字号,“朋三”则表达了对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珍视。

尾联“壮君笔力能扛鼎,不为清羸弛负担。”高度赞扬陈仲醇的文采和才华,说他的笔力足以支撑重担,即使在生活清贫之时也不减其志气。这不仅是对陈仲醇个人才能的肯定,也是对其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陈仲醇个人品质、才华以及两人深厚友谊的描绘,展现了董其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才华的由衷欣赏。

收录诗词(579)

董其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七)

山叟从无对影忠,科头露坐过仍甘。

关情空谷肠回九,绝意王门足刖三。

草什忘忧都树北,风能解愠自来南。

腝尘不上清虚界,酒德文心日共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八)

东轩曝背语成函,一饭忘君未可甘。

主帅穷兵真计左,胡儿牧马渐过南。

沙场白骨高寻丈,御府朱提岂再三。

却把国觞连太乙,九歌深意许雅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二十九)

誓比黄河开国男,酬恩当取虏头函。

镜中鱼□频虚伍,笛里梅花漫奏三。

美酱几时陈戏下,藁砧何在战城南。

翻惭梁市行吟者,绝塞山川聚米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三十)

满贮诗囊不待探,风流胜赏事偏谙。

寄愁直欲还天上,招隐时闻过水南。

有橘可能摛楚颂,无花大类说燕函。

凭高辄吐惊人句,为道平生僻性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