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东僧游天台

一瓶离日外,行指赤城中。

去自重云下,来从积水东。

攀萝跻石径,挂锡憩松风。

回首鸡林道,唯应梦想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一壶远离日边,指向赤城深处。
离开自重重云之下,途经积水东流之地。
攀爬藤萝,踏上石径,挂着锡杖,在松风中歇息。
回望鸡林之道,恐怕只有在梦中才能相通。

注释

一:形容距离遥远。
日:太阳。
外:外部,远方。
行:行走,途径。
指:指向。
赤城:地名,可能指赤城山。
中:中心,深处。
去:离开。
自:自己,来自。
重云:浓密的云层。
积水:积水潭,形容水面宽阔。
攀:攀登。
萝:藤蔓植物。
石径:石头小路。
挂锡:僧人出行时携带的锡杖,象征修行。
憩:休息。
松风:松树间的风。
回首:回头望去。
鸡林:古代地名,今朝鲜半岛的一部。
道:道路。
唯应:只可能。
梦想通:在梦中相通,表示难以实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前往天台山的行程。首句“一瓶离日外,行指赤城中”中,“一瓶”可能是指僧人的居所或是途中的一个地点,而“赤城”则是天台山的一部分,通过这种设定,诗人展现了僧人远行的方向和目的地。接下来的“去自重云下,来从积水东”则生动地描绘了僧人的旅途经历,他从浓密的云雾中前往,又从汇聚的水流之东而来,这些自然景象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高远境界的情怀。

“攀萝跻石径,挂锡憩松风”一句,通过攀爬藤蔓和沿着陡峭的石径行进,以及在古树间悬挂行囊(僧人的简易住所),再加上伴随的松林之风,诗人细腻地刻画了僧人登山修行的艰难与孤独。这里的“攀萝跻石径”和“挂锡憩松风”,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也反映出僧人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险的精神状态。

最后,“回首鸡林道,唯应梦想通”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此行的理解与祝愿。在这里,“鸡林道”可能是指天台山下的一条道路,而“唯应梦想通”则意味着只有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才是最真实不变的,暗示了对僧人精神追求的赞赏。诗句中透露出一种超越现实、追寻内心世界的哲思。

收录诗词(12)

杨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当阳袁皓明府

高人为县在南京,竹绕琴堂水绕城。

地古既资携酒兴,务闲偏长看山情。

松轩待月僧同坐,药圃寻花鹤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爱,莫教空说鲁恭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郑山人郊居

谷口今逢避世才,入门潇洒绝尘埃。

渔舟下钓乘风去,药酝留宾待月开。

数片石从青嶂得,一条泉自白云来。

竹轩相对无言语,尽日南山不欲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题宣州延庆寺益公院

嘿坐能除万种情,腊高兼有赐衣荣。

讲经旧说倾朝听,登殿曾闻降辇迎。

幽径北连千嶂碧,虚窗东望一川平。

长年门外无尘客,时见元戎驻旆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张相公出征

得意在当年,登坛秉国权。

汉推周勃重,晋让赵宣贤。

儒德尼丘降,兵钤太白传。

援毫飞凤藻,发匣吼龙泉。

历火金难耗,零霜桂益坚。

从来称玉洁,此更让朱妍。

鸳鹭臻门下,貔貅拥帐前。

去知清朔漠,行不费陶甄。

献画符中旨,推诚契上玄。

愿将班固笔,书颂勒燕然。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