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净名谷帘水

野客弄云水,翩翩信飞车。

奇峰匹雁荡,出没随猿狙。

苍苍叠云屏,下有白石庐。

石庐故未足,洞腹开巢居。

青藜小跻攀,路尽仍盘纡。

呀然忽宽敞,云雾为支吾。

天成与鬼凿,罔识造物初。

笑问主者谁,我欲揽其须。

耸身忽灭没,扳倒泊雁湖。

天风复摩荡,簸洒生明珠。

为帘复为帷,与客相嬉娱。

倏然一挥霍,五色弥空虚。

坐来怪事发,迸落随喧呼。

大笑下山去,勿为山鬼愚。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雁荡山中净名谷帘水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

首句“野客弄云水,翩翩信飞车”以“野客”自喻,表达了诗人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个性,同时将云水比作翩翩飞翔的车辆,形象地描绘了云水的动态美。接着,“奇峰匹雁荡,出没随猿狙”进一步渲染了雁荡山的奇特景色,山峰仿佛与雁荡山并肩而立,时隐时现,如同追逐着灵猴般活泼。

“苍苍叠云屏,下有白石庐”描绘了一幅云雾缭绕、山石错落的画面,仿佛是层层云屏遮掩下的静谧小屋。接下来,“石庐故未足,洞腹开巢居”则暗示了小屋虽简陋,但洞穴中却别有洞天,充满了神秘感。

“青藜小跻攀,路尽仍盘纡”描述了诗人攀登的过程,即使道路曲折,也阻挡不了他探索自然奥秘的决心。“呀然忽宽敞,云雾为支吾”则描绘了突然间豁然开朗的景象,云雾仿佛在为这美景护航。

“天成与鬼凿,罔识造物初”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无法知晓其最初的模样。“笑问主者谁,我欲揽其须”则是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想要触摸其神秘之处。

“耸身忽灭没,扳倒泊雁湖”描述了诗人仿佛融入自然,与雁湖融为一体的情景。“天风复摩荡,簸洒生明珠”则描绘了天风拂过,仿佛洒下了颗颗明珠,增添了画面的奇幻色彩。

“为帘复为帷,与客相嬉娱”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其中的乐趣。“倏然一挥霍,五色弥空虚”则描绘了瞬间五彩斑斓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坐来怪事发,迸落随喧呼”描述了诗人发现奇妙现象后,与自然界的互动,笑声回荡山谷。“大笑下山去,勿为山鬼愚”则是诗人告诫自己,不要被山中的神秘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雁荡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情。

收录诗词(75)

刘子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月夜东池赏白莲

巉巉彼姝子,玉艳明清波。

素云裁广袖,渌水覆青罗。

秀色妙天质,清香凉思多。

驾言从之游,夜蟾生庭柯。

徘徊碧云暮,怅望采菱歌。

常恐秋节晚,零落委寒莎。

踌躇思折赠,达夕成长哦。

非君盛才藻,如此粲者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杜宇

鲜鲜纹绶变毛衣,帝蜀繁华梦亦非。

大好家居君不惜,到今飘泊更思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小蚋

乌蚋纳如尘,终朝恼杀人。

聚来俄扰扰,挥去大频频。

不办追忙客,偏能挠静身。

衁池何限饱,笑汝自迷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武夷猴

猕猴群居时,得食互争夺。

嚣哓以力胜,无复长幼别。

及其有老病,同类争救活。

嗛食置其旁,交来伺饥渴。

死埋高崖巅,并力事窊掘。

乃知禀元命,无间䎉与狨。

质性有所偏,良能或焉阙。

惟仁乃生理,恻隐由情发。

鸟乌知反哺,报祭及豺獭。

人心具中和,推此与天达。

物欲为私蔽,真知反磨灭。

利害怵于中,骨肉交朋绝。

一从失本心,比兽乃反劣。

武夷山多猴,此事樵者说。

因书观□篇,惟日三省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