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关彦长孤山四照阁

湖山天下之绝境,群山绕湖千百重。

碧笋四插明镜外,此阁正落明镜中。

绿波一穗扫沙尾,拥门尽是红芙蓉。

清香断处接苍霭,绿萝攀树登高峰。

当轩不置窗与槛,湖光山翠还相通。

侧耳似闻天上语,接手便欲翻长空。

忽疑跃入画屏上,但觉毛发生清风。

光景动荡失天地,直与颢气争雌雄。

君何容易得此处,著意镵凿由天公。

西湖虽然多佳境,游人到此景遂穷。

昔日郎官退居此,足踏藤履手携筇。

时陪金壶宴亲旧,船飞两楫如归鸿。

溪鱼鲜白玉膏脆,林果红熟燕脂浓。

挥弄清泉倚苍石,当时即是神仙翁。

又况诸子尽奋发,绿袍照烂时相从。

我来登览但叹息,有家不得居江东。

至今此景常入梦,尚有清气留心胸。

屡蒙书尾追拙唱,强临纸札诚难工。

湖山有灵必见笑,便与弃掷无留踪。

直须收拾买邻舍,兄乎异日能相容。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是天下最美的湖山,群山环抱湖泊,层层叠叠。
翠绿的竹笋插入明亮的镜面之外,这阁楼正好落在镜子中央。
一片绿色波浪扫过沙滩,门口满是红色的芙蓉花。
清新的香气消失在苍茫的雾气中,绿色的藤蔓爬上高高的山峰。
阁楼前不设窗户和栏杆,湖光山色自由相通。
仿佛能听到天上的声音,伸手似乎要翻越天空。
忽然觉得像跳进了画卷,只感到清风拂过头发。
景色动荡,仿佛天地交融,与浩渺的灵气争辉。
你轻易就能来到这里,全靠天意的安排。
西湖虽好,但这里的景致无人能及。
昔日的官员隐居于此,脚踏藤鞋,手持竹杖。
时常陪伴亲朋好友,乘船游玩,如归雁般自在。
溪中的鱼儿鲜美如玉,林果熟透如胭脂。
倚着青石,玩弄清泉,那时的他就像神仙。
孩子们也都奋发有为,穿着绿袍相伴。
我来此地只能感叹,不能安居江东。
这些景色常常入梦,清气仍留在心中。
多次承蒙你在信末回应,我难以用文字表达。
湖山如有灵,定会嘲笑我的无能,
我应买下邻居,期待兄长日后能接纳我。

注释

湖山:湖光山色。
绝境:最美之地。
碧笋:翠绿的竹笋。
明镜:明亮的水面。
红芙蓉:红色的荷花。
苍霭:苍茫的雾气。
绿萝:绿色的藤蔓。
著意:用心。
镵凿:雕刻,比喻精心营造。
郎官:官员。
退居:隐居。
藤履:藤编的鞋子。
筇:竹杖。
金壶宴:豪华的宴会。
亲旧:亲朋好友。
鲜白玉膏脆:新鲜且口感脆嫩的鱼肉。
绿袍:绿色官服。
时相从:时常相伴。
叹息:感慨。
江东:指长江东岸,这里指家乡。
清气:清雅的气息。
心胸:内心。
拙唱:拙劣的诗篇。
工:精巧。
弃掷:抛弃。
无留踪:不留痕迹。
直须:必须。
邻舍:邻居。
兄乎:兄长啊。
相容:接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孤山四照阁的绝美景致,以湖山的壮丽和阁楼的巧妙布局为背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诗人运用比喻,如“碧笋插明镜”、“绿波扫沙尾”、“清香接苍霭”,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湖光山色的秀美。阁楼的设计更是巧妙,仿佛与天地相连,让人心生向往。

诗人感慨自己轻易得见如此美景,称赞关彦长的居所如同仙境,与亲朋好友在此共度欢乐时光,享受溪鱼林果的鲜美。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不能安居江东的遗憾,以及对友人邀请的感激,表示若有机会,愿购相邻之地共享此景。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最后以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作结,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433)

郑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 号:云谷
  • 籍贯:虔化
  • 生卒年:1022——1072

相关古诗词

题名碑石琢之已成求章伯益先生篆额

老匠隳山斩苍石,偃然巨璞长于席。

锐凿飞椎日镵击,金錞嘲轰满虚室。

白沙砻就大禹圭,绀滑自同青玉色。

两螭攫拿相斗立,欲求大篆冠其额。

先生绝妙不须言,引墨为我一落笔,蟠屈玉箸入石壁。

吾曹名氏遂辉赫,异物不复容侵蚀。

赤尾鲤鱼问消息,丐我数字得不得。

形式: 古风

题杭郡阁

雨影横残虹,秋容映阴日。

寒江带暮流,晓角穿云出。

峰藏翠如织,宿鸟去无迹。

封书寄所怀,聊托金门翼。

形式: 古风

赠朱省郎

萧洒不羁性,本自出尘埃。

弃去万物累,健翅天地回。

白发朱省郎,巀嶪称高才。

春风如故人,昨日天涯来。

置酒画堂晚,劝我白玉杯。

调笑脱俗态,高谈若风雷。

归来碧窗静,残照寒徘徊。

岂知丈夫志,力劈青云开。

孤坐泪横臆,慷慨无良媒。

世事如转蓬,竟日千万回。

捩翅凌赤霄,欲拉高山摧。

谁可料前途,使我孤心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失调名

玉环妾意无渝。问君心、朝槿何如。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