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青山吊李翰林

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

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先生去世后,他的教诲每日更新。
在明亮的青山和皎洁的月夜里,他成为了千秋万代的诗人。
他的肉体消失在天地间,名声却永不随身而去。
是谁将耒阳的坟墓迁移到这里,让他与诗相邻吟唱。

注释

何为:为什么。
死:去世。
道:教诲。
日新:每日更新。
青山:青翠的山峦。
明月夜:明亮的月夜。
千古:千秋万代。
诗人:诗人。
天地:天地之间。
空销骨:肉体消失。
声名:名声。
傍身:随身。
谁:谁人。
移:迁移。
耒阳冢:耒阳的坟墓。
吟邻:吟诗相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创作的,名为《经青山吊李翰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去好友李翰林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

“何为先生死,先生道日新。”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怀念,认为逝者虽已离世,但其精神和教诲依旧如昔日般鲜活。

“青山明月夜,千古一诗人。” 描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诗人在清净的青山之下,于明月之夜,感受着千年不变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寄托,这里所指的“诗人”很可能是对逝者李翰林的一种称颂。

“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 这两句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诗人对于逝者遗留下来的声名与精神财富的珍视。

“谁移耒阳冢,来此作吟邻。” 最后这两句,则是诗人在故人的墓前,通过挖掘古代先贤之墓以示怀念,将自己置于历史长河中,与先贤为邻,进行一番沉思和吟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逝者精神和声名的赞颂,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情感与崇高的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经贾岛墓

谪宦自麻衣,衔冤至死时。

山根三尺墓,人口数联诗。

仙桂终无分,皇天似有私。

暗松风雨夜,空使老猿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苦吟

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

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

始拟归山去,林泉道在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郊居即事投李给事

无禄奉晨昏,闲居几度春。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

书剑同三友,蓬蒿外四邻。

相知不相荐,何以自谋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叙吟

多惭到处有诗名,转觉吟诗僻性成。

度水却嫌船著岸,过山翻恨马贪程。

如雠雪月年年景,似梦笙歌处处声。

未合白头今已白,自知非为别愁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