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崔镇至济州人情风俗可叹三十韵

天阙星河近,关山道路长。

断云依野树,归鸟傍斜阳。

吊古添惆怅,伤时重慨慷。

艰难衣带缓,辛苦鬓毛苍。

昨日辞崔镇,今晨过回梁。

躲船荦愁确,打牵畏汪洋。

舟子招呼急,商人问信忙。

新州山顶上,沛县水中央。

古昔英雄地,萧条战斗场。

歌风传汉祖,决胜信张良。

转首风云改,重瞻日月光。

喜看新社稷,不问旧封疆。

鱼鳖行官道,狐狸上庙堂,凄凄黄叶浦,漭漭白蘋乡。

提挈何狼籍,奔趋适诈狂。

人伦俱丧失,风俗尽凋伤。

白纻流吴曲,红花烂楚芳。

礼仪从此废,廉耻竟何将?

戢戢哀流落,纠纠俱暴强。

郎官思卓鲁,牧守想龚黄。

鹰隼锋棱劲,豺狼气势张。

抚绥徒文饰,渔猎尽逃亡。

东鲁书声寂,西秦客梦扬。

可怜吾老大,那忍见凄凉。

饥望家家火,愁悬处处肠。

竞穿泥窟穴,争觅草衣裳。

密雪团花大,飞冰就木僵。

垂情徒郁郁,极目转茫茫。

圣主春秋盛,贤臣事业张。

愿言宣德化,四海一陶唐。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崔镇到济州的旅程中所见所感,展现了元末明初社会的风貌与变迁。首联以天上的星河和遥远的关山起笔,暗示旅途的艰辛。颔联通过断云、野树和归鸟,营造出孤寂而落寞的氛围。颈联感慨历史遗迹和时局动荡,诗人自身也因生活困苦而显得憔悴。

中间部分详细描述了沿途的人情风俗,如新旧政权交替、鱼鳖狐兔占据官道庙堂的荒诞景象,以及风俗败坏、人伦沦丧的悲哀。诗人对昔日英雄之地的怀念,与现实中道德沦丧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表达了对圣主贤臣的期待,希望德政能恢复社会秩序,结束凄凉景象。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反映了元末社会动荡时期的社会现实和诗人内心的忧虑。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感

父母生我时,爱如掌上珠。

襁褓辟寒暑,乳哺随所须。

周岁会言语,大小相引呼。

摇头却梨栗,行行不须扶。

三年离怀抱,已知亲与疏。

相揖识进退,应对无嗫嚅。

五六渐精爽,气貌与众殊。

怡怡浴仁化,喜听论之乎。

八龄入小学,一一随范模。

厌睹诡谲行,不读非圣书。

宗族惊我异,父母悯我孤。

宾客皆回头,指为汗血驹。

长大怀刚肠,明学循良图。

硕画决自必,不以迂腐拘。

愿秉忠义心,致君尚唐虞。

欲使天下民,还淳洗嚣虚。

声施勒金石,以显父母誉。

此志竟萧条,衣冠混泥涂。

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鱼。

归耕无寸田,归牧无寸刍。

羁逆泛萍梗,望云空叹吁。

世俗鄙我微,故旧嗤我愚。

赖有父母慈,倚门复倚闾。

我心苦凄戚,我情痛郁纡。

山林竞蛇虺,道路喧豺貙。

荒林落日阴,羞见反哺乌。

乌鸟有如此,吾生当何如?

形式: 古风

过山家

松风吹凉日将宴,山家蒸梨作午饭。

阿翁引孙牵犊归,破衣垂鹑不遮骭。

勾镰插腰背负薪,白头半岸乌葛巾。

喜渠胸次无经纶,白石烂煮空山春。

见我忘机笑古怪,不学当时野樵拜。

自言无处著隐居,仅得门前溪一派。

好山两岸如芙蕖,溪水可濯亦可渔。

白日力作夜读书,邻家鄙我迂而愚。

破瓶无粟妻子闷,更采黄精作朝顿。

近来草庐无卧龙,世上英雄君莫问。

形式: 古风

兰亭

东晋风流安在哉,烟岚漠漠山崔嵬。

衰兰无苗土花盛,长松落雪孤猿哀。

满地红阳似无主,春风不独黄鹂语。

当时诸子已寂寥,真本《兰亭》在何许?

攲檐老树缘女萝,崩崖断壁青相磨。

旧时觞咏行乐地,今朝鱼鼓瞿昙家。

荒林昼静响啄木,流水潺潺绕山曲。

游人不来芳草多,习习馀风度空谷。

去年载酒诵古诗,今年拄杖读古碑。

年年慷慨入清梦,何事俯仰成伤悲。

故人不见天地老,千古溪山为谁好?

空亭回首独凄凉,山月无痕修竹少。

形式: 古风

初夏閒兴

支颐坐鸿蒙,隐隐窥太古。

我生尚无怀,于焉事巢许?

两曜如过客,万汇皆逆旅。

寒去暑复来,谁宾复谁主?

齐物不足论,有酒且容与。

推窗看游云,山花坠红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