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中元记梦梦与一僧谈世事良久问答中有凡事如此汝曹勉之之语既而造一境如仙家居厥明用梦中八字为偈末章反骚(其二)

蘧蘧一梦中,了了三生意。

法界如许宽,此生亦特寄。

谁言玉局仙,元本是法器。

不解自磨砻,因人亦成事。

强颜游人间,聊作逢场戏。

山色溪声中,略得些滋味。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梦中匆匆度过,明白人生的三次转折。
佛法世界如此广大,这一生也只是暂住其中。
谁说神仙如棋局中的玉子,其实原本就是修行的工具。
如果不自我修炼,也能依赖他人而有所成就。
勉强在人世间行走,姑且当作一场游戏。
在山水的声音中,略微体验到一些生活的味道。

注释

蘧蘧:形容梦境恍惚。
了了:明白清楚。
法界:佛教中指宇宙万物的法则和界限。
特寄:暂时寄居。
玉局仙:比喻超脱世俗的神仙。
法器:佛教中指修行的工具或象征。
磨砻:磨砺、修炼。
强颜:勉强装出笑脸。
聊作:姑且作为。
略得:稍微体验到。

鉴赏

这首诗作于宋代,作者是王迈。全诗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和个人悟性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情操。

"蘧蘧一梦中,了了三生意。" 这两句开篇便以梦为媒介,将个人的生命历程浓缩于一梦之中,透露出诗人对轮回和宿命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法界如许宽,此生亦特寄。" 这里,“法界”指的是佛教中的宇宙万物,“此生”则是指现世的人生。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生命的宿命观和对宇宙之广阔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一种对于现世生命的暂时性和寄托感。

"谁言玉局仙,元本是法器。" 这两句中,“玉局”指的是道教中的仙境或仙人,而“法器”则是佛教术语,意为修行之具。这两句表明诗人并不认同世俗对仙境的美好描述,而认为真正的解脱是在于佛法。

"不解自磨砻,因人亦成事。" 这里,“磨砻”形容心灵的磨练和净化,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内在修为的重视,同时也承认了外界因缘对于个人修行的影响。

"强颜游人间,聊作逢场戏。" 这两句描绘的是诗人在世俗世界中的态度,“强颜”意味着勉强保持面容,“逢场戏”则是比喻性的表达,对待人接物的态度是一种不得已的应对。

"山色溪声中,略得些滋味。" 结尾两句则转而描写诗人在自然界中的感受和所获得的心灵滋养,通过“山色”与“溪声”的结合,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恬淡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以及个人修行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股超脱世俗、追求内在自由的情怀。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辛未中元记梦梦与一僧谈世事良久问答中有凡事如此汝曹勉之之语既而造一境如仙家居厥明用梦中八字为偈末章反骚(其七)

捣荠餐铁杵,此味知者鲜。

乘车入鼠穴,闻者知其舛。

打铁作门限,鬼笑定不免。

点雪红炉中,达观理甚显。

当局自然迷,正欠拨一转。

上马奔前程,此著须自勉。

形式: 古风 押[铣]韵

辛未中元记梦梦与一僧谈世事良久问答中有凡事如此汝曹勉之之语既而造一境如仙家居厥明用梦中八字为偈末章反骚(其三)

石塔本无缝,吐光万丈馀。

不是风火扇,又非喉管嘘。

此光胡为来,塔亦不知渠。

解作如是观,身心长自如。

塔身俱著实,光心等是虚。

虚实归一致,无乘亦无除。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辛未中元记梦梦与一僧谈世事良久问答中有凡事如此汝曹勉之之语既而造一境如仙家居厥明用梦中八字为偈末章反骚(其一)

一念稍分明,天壤异仙凡。

诸相等归妄,天真要无厖。

凡物非我有,秋毫不可贪。

只此为上乘,其诸总虚谈。

无字经可阅,无言禅可参。

白云过前山,明月映空潭。

形式: 古风

辛未中元记梦梦与一僧谈世事良久问答中有凡事如此汝曹勉之之语既而造一境如仙家居厥明用梦中八字为偈末章反骚(其六)

世人欲不死,焚香事大罗。

死后欲超生,将身靠弥陀。

个里不透彻,仙佛如子何。

我素不持戒,焉能断腥臊。

独有一寸圭,明白不可磨。

学仙与学佛,此事付儿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