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其九)芦笔

书带草生笔冢,墨池人在芦中。白头翁变黑头公。

夜夜飞花入梦。画荻教成孺子,编蒲学近儒宗。

雁行衔去向江东。写出锦书珍重。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文人墨客的寓言画面。"书带草生笔冢"象征着文人的勤奋与执着,书带草在笔冢旁生长,暗示着文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墨池人在芦中"则以芦苇比喻清贫的生活环境,而人在其中,形象地刻画出文人甘于淡泊、潜心学问的境况。

"白头翁变黑头公"运用了比喻,"白头翁"指年老的文人,"黑头公"则形容年轻的官员,暗示着文人通过努力终于得到认可,从学者晋升为官员。"夜夜飞花入梦"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期待,飞花入梦,寓意理想和希望如花般在心中绽放。

"画荻教成孺子,编蒲学近儒宗"两句,通过"画荻"和"编蒲"的典故,赞美了教育者的耐心和智慧,以及对儒家经典的敬仰。"雁行衔去向江东"则以雁南飞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以及志向的传承。

最后,"写出锦书珍重"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或亲情的珍视,以及通过书信传递深情厚谊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文人墨客的风骨和情怀。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其十)橘灯

金颗千头火树,玉荷四照霜花。书生怀袖向窗纱。

长伴红衣不夜。心事任教分剖,风光尚费周遮。

美人对影暗嗟呀。决意为郎吹罢。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十一)核桃船

种自玄都道士,载从渡口渔翁。小儿偷出碧云宫。

顷刻帆樯飞动。芦苇似来江上,竹枝疑泛图中。

桃根桃叶棹歌同。两桨春风吹送。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其十二)莲蓬人

妾比芙蓉解语,郎如碧藕多思。个人憔悴倒悬时。

知道无心怜子。空洞此中无物,崛起犹昔孤支。

乱头粗服貌如斯。未必六郎相似。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南柯子(其一)懒懒和卿谋韵

侍女休催绣,才郎莫画眉。春来常倩梦追随。

只为罗衣、不耐晓风吹。垂手嫌红袖,凭肩恋锦帷。

生憎花影学人窥。央得鹦哥、传语却忘谁。

形式: 词牌: 南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