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北阙望南山,明岚杂紫烟。
归云向嵩岭,残雨过伊川。
树绕芳堤外,桥横落照前。
依依半荒苑,行处独闻蝉。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雨后独行洛北》,描绘了诗人雨后漫步在洛阳北部的所见所感。首句“北阙望南山”,以北阙(皇宫北门)起笔,展现出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的姿态,南山则象征着宁静与自然之美。接下来的“明岚杂紫烟”描绘了雨后山岚与紫色烟雾交织的景象,显得清新而神秘。
“归云向嵩岭,残雨过伊川”两句,通过“归云”和“残雨”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可能是对故乡或过去的怀念,也可能是对雨后宁静的欣赏。嵩岭和伊川是地名,前者代表远方,后者则可能指附近的河流,诗人借此寓言自己的行踪。
“树绕芳堤外,桥横落照前”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致,堤岸上的树木散发着芬芳,夕阳余晖下的桥梁静谧而美丽。最后,“依依半荒苑,行处独闻蝉”以“依依”形容荒芜的园林,表现出一种孤独而闲适的情绪,蝉鸣声增添了环境的寂静与诗人内心的孤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洛北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宋人山水诗的意境之美。
不详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有司精考覈,中第为公卿。
本基在积习,优学登荣名。
吾子齿尚少,加勤无自轻。
努力图树立,庶几终有成。
朝云来少室,日暮向箕山。
本以无心出,宁随倦客还。
春归伊水绿,花晚洛桥闲。
谁有馀樽酒,相期一解颜。
楚天风雪犯征裘,误拂京尘事远游。
谢墅人归应作咏,灞陵岸远尚回头。
云含江树看迷所,目逐归鸿送不休。
欲借高楼望西北,亦应西北有高楼。
众喧争去逐春游,独静谁知味最优。
雨霁日长花烂漫,春深睡美梦飘浮。
常忧任重才难了,偶得身闲乐暂偷。
因此益知为郡趣,乞州仍拟乞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