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御史还蜀

浮世功名何有哉,茅斋元住少城隈。

逢人老去腰难折,念母秋来首重回。

古柏祠前伤草色,浣花溪上觅桤栽。

临邛父老如相过,不似当时负弩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鏊所作的《送刘御史还蜀》。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浮世功名的淡泊态度和对故乡的深深怀念。首句“浮世功名何有哉”直抒胸臆,流露出对世间荣华富贵的质疑与超脱。次句“茅斋元住少城隈”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环境,暗示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逢人老去腰难折”感慨岁月无情,人易老去,但诗人坚韧的精神并未因年华流逝而折损。“念母秋来首重回”则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秋天的到来让诗人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

“古柏祠前伤草色,浣花溪上觅桤栽”通过描绘古柏祠和浣花溪的景象,寄寓了诗人对故土风物的眷恋,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希望他在归乡途中能寻找到熟悉的踪迹。

最后两句“临邛父老如相过,不似当时负弩来”,以临邛父老的热情欢迎与自己年轻时的形象对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时光的回忆。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杨维立初入史馆

东角门前十馆开,史家自昔总难才。

病容野客随行入,远喜诸公取次来。

气合每联朝食坐,事多长后午朝回。

扬雄识字今谁及,疑义须烦一一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赠河南巡抚杨贯之

熯灾横被十三州,百万苍生手抚柔。

宪府乍临新邑洛,宣房已复旧河流。

衣冠南渡仍馀宋,瀍涧东来尚自周。

列郡分明望丰采,安危须共主分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高良新知归州

江上青山识秭归,江边吊古驻岩騑。

梦中马耳先曾到,行处人烟亦已稀。

屈子宅空江渺渺,昭君村在雨霏霏。

使君抚字知多术,夔府如今正阻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朱天昭始第进士主余家至明年移居西邻

两年不厌草堂低,颇爱晨昏出入齐。

长日经过无主客,祗今相见有东西。

浊醪尚可墙头过,归院那愁柳下迷。

厩马似知人意思,临岐回首再三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