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天台二僧还西域

挂锡同霞峤,归帆并海涯。

云侵秦碛远,路转蜀台斜。

翠竹空中相,青莲定里花。

谁知双大士,持钵渡流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僧人返回西域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意境。首联“挂锡同霞峤,归帆并海涯”以“挂锡”和“归帆”为意象,分别象征两位僧人的修行生活与即将结束的旅程,同时将他们置于霞光与大海的广阔背景之中,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颔联“云侵秦碛远,路转蜀台斜”则通过“云侵”和“路转”的动态描写,展现了僧人们旅程的遥远与艰难,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内心坚定的信念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秦碛与蜀台,分别代表了古代中国东西方向的地理特征,进一步强调了旅程的广袤与挑战。

颈联“翠竹空中相,青莲定里花”运用了“翠竹”与“青莲”这两个富有禅意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僧人们可能经过的自然景观,也暗喻了他们内心的宁静与修行的成果。翠竹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青莲则代表着清净与解脱,两者相映成趣,寓意深刻。

尾联“谁知双大士,持钵渡流沙”以“双大士”指代两位僧人,表达了对他们高尚品德与非凡智慧的赞美。持钵渡流沙,既是对僧人修行之路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他们克服困难、追求真理精神的高度赞扬。这一句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对僧人旅途艰辛与最终成就的感慨,充满了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旅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崇高理想,以及在艰难险阻中保持坚定信念的勇气。诗中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佛教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净化的艺术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僧侣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收录诗词(4008)

胡应麟(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寄王江州六首(其一)

绝胜匡庐郡,分曹暂岁年。

高牙三楚外,巨舳九江前。

日抱香炉上,天齐瀑布悬。

东林秋咫尺,一问远公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奉寄王江州六首(其二)

棨戟开雄镇,旌旗列上游。

猿声千嶂色,雁影万峰秋。

散怢聊公事,褰帷即胜游。

祗应明月夜,长啸庾公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奉寄王江州六首(其三)

岂为干城驻,能将一壑专。

郡僚携白傅,地主借青莲。

岳色含杯堕,江流卧榻悬。

转看牛斗近,双照莫耶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奉寄王江州六首(其四)

极目登高处,淹留汉大夫。

万家南斗近,千里北辰孤。

虎豹分流徙,鱼龙夹岸呼。

可容王勃赋,今古擅洪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