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其一)

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

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免重来。

三条烛尽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

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穿着宽大的官服满身尘土,独自一人从朝廷交卷回来。
狭窄的小巷何时才能听到好消息,荆棘篱笆后何时能不再重来受试。
三根蜡烛燃尽,钟声刚刚响起,炼丹还未成功,炉鼎还处于封闭状态。
残月低垂,人们熙熙攘攘,不知道谁才是被贬谪的神仙般的人才。

注释

褒衣:指古代官员的宽大礼服。
博带:宽大的衣带,也是古代官员的服饰。
蓬巷:贫民窟或简陋的居所。
吉语:好听的话,这里指考试的好消息。
棘篱:荆棘围成的篱笆,代指科举考场。
重来:再次来到,指再次参加考试。
三条烛尽:古代科举考试通常在三更时分结束,三根烛尽象征时间已到。
钟初动:钟声敲响,表示考试结束。
九转丹成:道教炼丹术语,比喻事物经过多次变化才能成功。
鼎未开:炼丹炉未开启,意指考试结果未揭晓。
残月:将落的月亮。
人扰扰:人群熙攘,形容人多嘈杂的景象。
谪仙才:被贬谪到人间的神仙,这里比喻才华出众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都堂西南隅策试夜晚时的寂寞与期盼。"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和策试后的疲惫,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落寞。"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免重来"表达了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和渴望听到好消息解脱现状。

诗中"三条烛尽钟初动,九转丹成鼎未开"则是用典故形象地描绘时间流逝与内心的期盼。三根蜡烛燃烧殆尽,钟声刚刚响起,暗示深夜已至;而九转大药即将煮成,却还未能打开鼎炉,这是对事业或学问上成功时刻的心理写照。

"残月渐低人扰扰,不知谁是谪仙才"则表达了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内心的不安与好奇。月亮已经很低了,人们的打扰也随之增多,但诗人却不知道在这静寂中,有没有像谪仙一样有着非凡才能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时间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情感和深沉思想。

收录诗词(2)

韦承贻(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韦博子。懿宗咸通八年进士,授校书郎。僖宗乾符中,官至主客、户部员外郎。能诗

  • 字:贻之
  • 籍贯:京兆杜陵

相关古诗词

池州夫子庙麟台

二仪既闭,三象乃乖。圣道埋郁,人心不开。

上无文武,下有定哀。吁嗟麟兮,孰为来哉。

周虽不纲,孔实嗣圣。诗书既删,礼乐大定。

劝善惩恶,奸邪乃正。吁嗟麟兮,克昭符命。

圣与时合,化行位尊。苟或乖戾,身穷道存。

于昭鲁邑,栖迟孔门。吁嗟麟兮,孰知其仁。

运极数残,德至时否。楚国寖广,秦封益侈。

墙仞迫阨,崎岖阙里。吁嗟麟兮,靡有攸止。

世治则麟,世乱则麇。出非其时,麋鹿同群。

孔不自圣,麟不自祥。吁嗟麟兮,天何所亡。

形式: 四言诗

同窦群雪中寓直

耿耿风雪暮,直庐未掩扉。

咏兰幽助兴,俪玉粲相辉。

气劲琴韵切,夜深炉火微。

虽殊江海远,即此恋彤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

北风昨夜雨,江上早来凉。

楚岫千峰翠,湘潭一叶黄。

故人湖外客,白首尚为郎。

相忆无南雁,何时有报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

江畔长沙驿,相逢缆客船。

大名诗独步,小郡海西偏。

地湿愁飞鵩,天炎畏跕鸢。

去留俱失意,把臂共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