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婴玄灵之曲二首(其一)

大象虽寥廓,我把天地户。

披云沉灵舆,倏忽适下土。

空洞成玄音,至精不容冶。

太真嘘中唱,始知风尘苦。

颐神三田中,纳精六阙下。

遂乘万龙楯,驰骋眄九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魏晋时期道士葛洪所作的《法婴玄灵之曲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宇宙、生命和修行的深刻思考。

“大象虽寥廓,我把天地户。”开篇以“大象”比喻宇宙的广阔无垠,而“天地户”则暗示着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个体在宇宙中的位置。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宇宙宏观景象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个人在宇宙中的角色和责任。

“披云沉灵舆,倏忽适下土。”“灵舆”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灵魂或精神的载体,诗人通过“披云”和“沉灵舆”的动作,描绘了一种穿越云层、深入内心世界的旅程。紧接着的“倏忽适下土”,则表示这种精神之旅的迅速到达现实世界,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与物质世界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空洞成玄音,至精不容冶。”“空洞”可能指心灵的纯净状态,“玄音”则是深邃、神秘的声音。这句诗表达了在纯净心灵状态下,能够听到宇宙深处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无法被世俗的欲望和杂念所污染的。诗人借此强调了精神修养的重要性。

“太真嘘中唱,始知风尘苦。”“太真”可能指的是至高无上的真理或道义。“嘘中唱”可能是指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歌唱,这里诗人通过“太真”和“嘘中唱”,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世间苦难的深切感知。这句诗揭示了修行者不仅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理,还要关注世间的苦难,承担起社会责任。

“颐神三田中,纳精六阙下。”“颐神”意味着养神,“三田”和“六阙”是中国古代医学和道教中的概念,分别代表人体内部的三个能量中心和六个穴位。这句诗表明了修炼者通过调养身心,达到内外和谐的状态,从而实现精神与身体的健康。

“遂乘万龙楯,驰骋眄九野。”“万龙楯”可能象征着强大的力量或众多的辅助工具,“九野”则指广阔的天地。这句诗描绘了修行者在精神力量的加持下,能够自由地在宇宙间翱翔,观察和体验世界的广阔与多样。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和探索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修行成果的自信和自豪。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葛洪对宇宙、生命和修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与物质世界之间关系的理解。诗中蕴含了对真理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感、对身心健康的重视,以及对自由和探索的向往,体现了魏晋时期道家思想的精髓。

收录诗词(5)

葛洪(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汉族。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其在炼丹方面也颇有心得,丹书《抱朴子·内篇》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也介绍了许多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葛稚川移居图轴》元王蒙绘,故宫博物院藏。《人物图·葛仙吐火图》明郭诩绘,上海博物馆藏

  • 字:稚川
  • 籍贯:晋丹阳郡(今江苏句容)
  • 生卒年:公元284~364年

相关古诗词

法婴玄灵之曲二首(其二)

玄圃遏北台,五城焕嵯峨。

启彼无涯津,泛此织女河。

仰止升绛庭,下游月窟阿。

顾盻八落外,指招九云遐。

忽已不觉劳,岂悟少与多。

抚璈命众女,咏歌发中和。

妙畅自然乐,为此玄云歌。

韶尽至韵存,真音辞无邪。

形式: 古风

上元夫人步玄之曲

昔涉玄真道,腾步登太霞。

负笈造天关,借问太上家。

忽过紫微垣,真人列如麻。

渌景清飙起,云盖映朱葩。

兰宫敞琳阙,碧空起璚沙。

丹台结空构,炜炜生光华。

飞凤踶甍峙,烛龙倚委蛇。

玉胎来绛芝,九色纷相挐。

挹景练仙骸,万劫方童牙。

谁言寿有终,扶桑不为查。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四非歌

晨登太霞宫,挹此八王兰。

夕入玄元阙,采蕊掇琅玕。

濯足匏瓜河,织女立津盘。

吐纳挹景云,味之当一餐。

紫微何济济,璚轮复朱丹。

朝发汗漫府,暮宿勾陈垣。

去去道不同,且各体所安。

二仪设犹存,奚疑亿万椿。

莫与世人说,行尸言此难。

形式: 古风

杜兰香作诗

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

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

飙轮送我来,岂复耻尘秽。

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