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卫公诗二首(其一)

蒿棘深春卫国门,九年于此盗乾坤。

两行密疏倾天下,一夜阴谋达至尊。

肉视具僚忘匕箸,气吞同列削寒温。

当时谁是承恩者,肯有馀波达鬼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春天里蒿草荆棘环绕着国都,九年在这里窃取天地的权柄。
他的一纸密令震动了天下,一夜之间阴谋直抵最高统治者。
他傲视群臣,连餐具都忘了使用,气焰之盛能削除同僚的寒意和温暖。
那时,谁是受恩之人?会有余波扩散到偏远的乡村吗?

注释

蒿棘:形容杂草丛生,象征艰难困苦。
卫国门:守护国家的边防。
盗乾坤:比喻窃取天下权力。
两行密疏:秘密文书或信件。
倾天下:影响力巨大,影响整个社会。
阴谋:暗中策划的不正当计划。
至尊:指皇帝或最高统治者。
肉视具僚:傲慢地看待下属官员。
匕箸:餐具,这里代指日常饮食。
削寒温:比喻压制或消除对手的力量。
承恩者:受到恩宠的人。
鬼村:偏远、荒凉的村落,比喻不受关注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李卫公)在边关坚守的英勇形象和他的卓越才能。"蒿棘深春卫国门,九年于此盗乾坤"两句表明他长期驻扎在边疆的艰苦条件下,坚定地守护国家的大门,抵御外敌入侵。"两行密疏倾天下,一夜阴谋达至尊"则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他能够迅速有效地传递军情,甚至在一个夜晚就能策划出影响整个天下的战略计划,并且能够直接向最高统治者汇报。

接下来的"肉视具僚忘匕箸,气吞同列削寒温"表达了他对手下将士的关心和对敌人的无情。在他的领导之下,将士们甚至能忘记生死之忧,而他则以坚定的意志和冷静的态度对待战场上的种种考验。

最后两句"当时谁是承恩者,肯有馀波达鬼村"则是诗人对于这位将军在当时是否得到了应有的赏识和尊崇表示质疑。即使是在那个时代,他的功绩是否能够被人们充分认识并传颂至今,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首诗通过对李卫公卓越才能和坚守边关所展现出的英勇气概,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军功与个人荣誉的重视。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题李卫公诗二首(其二)

势欲凌云威触天,权倾诸夏力排山。

三年骥尾有人附,一日龙须无路攀。

画閤不开梁燕去,朱门罢埽乳鸦还。

千岩万壑应惆怅,流水斜倾出武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题李处士幽居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

浓阴似帐红薇晚,细雨如烟碧草春。

隔竹见笼疑有鹤,捲帘看画静无人。

南山自是忘年友,谷口徒称郑子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陈处士幽居

松轩尘外客,高枕自萧疏。

雨后苔侵井,霜来叶满渠。

闲看镜湖画,秋得越僧书。

若待前溪月,谁人伴钓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题柳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